4月8日,由中国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全球化时代网络文艺传播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3楼何思敬讲堂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周星在会上发表致辞,介绍了开展网络文艺传播研究的时代背景,认为网剧等网络文艺主体是把握网络文艺发展脉络、内容类型、行业产业和政策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借此敏锐把握网络传播对文艺、社会和全球化的影响。
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新华文摘》杂志社副编审刘永红,《电影艺术》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谭政等与会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从“网络传播节奏与文艺心理节奏的匹配”“全球化时代的网络文艺版权”“互联网剧之变:本体·生态和语境”“青年亚文化影像”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发言,深入研讨《琅琊榜》76亿点击量、《我在故宫修文物》成为“网红”及热门网剧《太子妃升职记》等传播个案,共同思考网络文艺对文艺格局、理论评论、美学和传播学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及中肯建议。
中国文艺评论网负责人员应邀参会,并以“网络文艺的接受与创造”为主题发言,结合人工智能(AI)的绘画作曲写诗等文艺创作、虚拟现实技术(VR)在文艺领域发酵的案例,谈方兴未艾的网络文艺制作与传播,同时分析网络文艺评论工作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等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工作举措,引发与会人员对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跨界互动融合创新发展、从数量发展向质量追求提升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中国文艺评论网“文艺维权观察”“一周艺评”等专题专栏内容建设与网络传播的热切关注。
此次论坛是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北师大新媒体影响研究中心主任陈晓云,甘肃省融合媒体研训基地主任、西北师大广电系主任陈积银分别担任主持。
文:若眉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