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书法评论>正文

李洪海谈怎样欣赏书法作品

2015-09-29 阅读: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洪海 收藏

  书法艺术原本是古代文人写文章记录思想,文人之间进行书信交流,诗文唱和的一种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书法逐渐走进殿堂、展厅和百姓家,成为大众欣赏的艺术品。近年来不断有朋友向我提出:有些书法作品我们看不懂、欣赏不了。的确,书法作品有上、下之别,优、劣之分。如何欣赏,我将我与启功先生求教所得略加整理,仅供参考。

  一、了解作者

  每个成功的书法家都是一个成功的自我,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社会经历所创作的书法作品,风格迥然不同。书如其人,所以要读懂书法,首先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是人们公认的中国三大行书,但这三个人物分别出生在东晋、唐、宋不同朝代,而且他们政治、文化经历各不同,虽都是经典作品,但品读他们人生之后,会对他们的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得到不同的艺术享受。

  二、分辨书体

  中国书法从生成到成熟上下五千年,从秦代统一文字,经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继承发展,形成了真、草、隶、篆、行五种书体延续至今。且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欣赏角度,我们要品读中国书法首先要弄清各种书体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代表人物,不然草隶不分,真行无别,就无法深入地了解作品。

  三、阅读内容

  书法是用汉字表达深度文化含义的优美书写。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楷书、草书经典中的文词看,每件作品都是中华民族深刻文化的历史印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如果你不了解文字的内容,品读作品时只能是人云亦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可能对这件作品有深刻的理解。所以说,不论读古典的书法作品还是现代人的书法作品,首先要把文词弄清楚,进而将它的文化内涵搞明白,才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艺术价值。

  四、解析技法

  书法艺术区别其它艺术门类的突出特点,就是作者在法度之内,准确把握技法加以充分的展现。所谓的"法"就是指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笔法,也就是用笔的方法,它有中锋、侧锋、偏锋、露锋、藏锋等方法,行笔过程中有快慢、有缓急、有停顿,不同的动作会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结体,就像盖房子需要设计,高的、矮的、圆的、方的,以及内部间架结构要巧妙安排;章法,就像美术构图,疏的、密的、虚的、实的,要有科学的分间布白;墨法,墨分五色:干、湿、浓、淡、枯,交影生辉。如一个书法家能娴熟使用这些方法,创作的书法作品一定会有丰富的艺术内含。

  一篇作品的文化深度决定着艺术高度,没有好的文化深度,再好的技法,展现给人的只能是空洞的形式。如果具备深度的文化内涵,但没有好的技法,那就不叫书法,充其量是抄了一篇好的文词而已。

  五、评品神采

  意境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是书家固有性格与即兴抒情的完美展现。书家通过线条的变化、墨色的处理、空间的安排,会产生一种气韵生动、令人陶醉的意境美。书法家创作时注入的情感不同,产生的效果和给人美的感受也不一样。因此书法家所创作的作品被评为能品、上品、神品,各不一样。如何辨别?就是要看作品中注入了作者的精气神有多少。古人讲的神采为上就是这个道理。王羲之《兰亭序》给人和谐、宁静、文雅;欧阳询《九成宫》给人以端庄、严谨、森严;张旭、怀素的草书给人以狂放、流畅之感。这种感受都来自书写者的情怀和生命律动。

  六、提高眼力

  对不懂书法的眼睛,再好的书法也没有意义。欣赏书法是主体对客体观察、思考、体验的过程。作品是个性化的,欣赏也是个性化的。如对赵孟頫的书法有人读出的是柔美,有人读出的是流畅,有人读出的是媚骨,有人读出的是逃避。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科技要往前看,文化和艺术恰恰要回头看,否则就会失去源头。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科技可以用"否定"二字,先进的可以取代落后的。而文化艺术则不能,谁能说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过时了,人虽早已作古,但他们所创造的艺术的光芒,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所以我们对中国书法的经典看的多了,知识面就会不断增宽,审美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就能识别书法作品的美与丑,就能领略到书法作品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审美眼界是欣赏书法艺术的前提。

 

  李洪海简介

  李洪海,字一鑫,号方舟。天津市武清人。现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国防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七十年代师从启功先生,经先生把腕,形成内紧外拓、疏密相间、骨势清秀、精美洒脱的书风。篆刻作品从习篆字入手,进而临刻古玺汉印、心追手摩、耕石不懈,治印章法变化多姿,古典雅丽。奏刀沉着苍劲,方整奇峭,成印得于自然。书法篆刻作品曾在《中国画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欧洲时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应邀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中国驻外使领馆等单位创作书法作品。李洪海十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基层部队广大官兵和慈善事业。救助失学儿童、支援母亲水窖工程、为残疾人帮困解难,2005年以来,将义卖书法作品所得240万元全部捐给公益事业,累计捐献书法作品900余件。玉树地震后,捐赠善款、创作书法作品捐赠灾区学校师生,受到总政首长及青海省委的高度称赞,被灾区群众誉为"爱心大使",被评为"共和国60年功勋文艺家""献爱心优秀人民艺术家""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主要著作有《红楼梦诗词歌赋钢笔书法》《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李洪海书王羲之兰亭序》《李洪海斗方书法作品集》、《翰墨系海疆》《李洪海学录雷锋日记》《李洪海书法美术精品汇编》《李洪海书廉洁奥运赋》等。艺术经历及作品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世界当代书画家作品集》《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1992年被列入世界书画名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