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探讨当代书法评价体系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新书发布暨书法评价体系研讨会在京召开
会议现场。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胡子轩/摄
5月6日,《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新书发布暨书法评价体系研讨会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上海书画出版社协办,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承办。
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振濂、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陈洪武、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庞井君主持。
庞井君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胡子轩/摄
庞井君介绍,为促进文艺评价体系建设,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自成立以来已建立22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这一课题项目就是依托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开展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一书是该课题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他表示,该书的出版具有开拓性价值,不仅能引起书法界对作品评价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对研究建立科学完善的文艺评价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陈振濂发言。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胡子轩/摄
课题负责人陈振濂在发言中谈到,评价体系的侧重点是艺术批评,但不是对艺术现象的批评,而是学理的批评。在他看来,研究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是要给当下甚至未来建立一个严密的理论模型。书法的研究涉及多层次、多方面,“书法史研究”依仗于古代史、文献学、考古学等横向成果支撑仍处在第一位,而“书法美学”“书法批评学”依旧凤毛麟角。所以,如何规范当代书法评价的发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是本书的初衷。《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将会改变目前书法界对作品评价标准混乱和缺失的现象,从而对书法艺术健康发展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周由强介绍项目基本情况。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胡子轩/摄
周由强介绍了课题项目的基本情况。《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一书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导与组织、落实到浙江大学文艺评论基地的重点科研项目。该书由陈振濂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理论家及相关专家组成精干的写作团队。从2016年启动到2018年完成 ,由16位作者历时三年,经过三次撰稿,三轮统稿,成书30万字。各作者互相之间有激烈的思想交锋和坦率批评,为提升本课题的学术水准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陈洪武、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伟林、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中国政法大学资深教授李德顺、黑龙江省文联主席傅道彬、成都理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副教授赵川、浙江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副主任金晓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宗超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围绕“如何建立书法评价体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陈洪武发言。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胡子轩/摄
王立翔发言。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胡子轩/摄
据介绍,《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书法评价的学术专著。全书分《导论》,正文分《评判》《评估》《评审》《评论》四大部分,各有章节。以艺术学理论为根基,对“书法评价体系”进行立体的展开,强调思辨性。此书是继1990年《书法学》(上、下卷)以后,在书法艺术理论思想建设方面近三十年来的又一力作。在强调书法的理论高度、顶层设计和涵盖面的同时,又对目前从国家到省市各级书法展览的具体艺术评审流程设置也做了充分的论述,因此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书影。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胡子轩/摄
后记(节选)
陈振濂 朱培尔 夏琳
出版《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是目前中国书法界和书法理论界的迫切需要:它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我们希望在出版这部专著的同时,还能形成一支有形的高质量书法评论队伍,培养出一批这方面的专家,引出更多的同类成果。对于书法在这个时代的推广和形象的树立,将会更有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观念意识上是晚熟的。它当然需要一个史料积累的过程。但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的承载者,把书法的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体现出了当代评论家们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整个书法艺术所作出的一种专业关怀。它包含着时代的期望。纵横古今,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有利于“新时代”文化的发展,是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个鲜明标志。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