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美文•艺象>正文

古代绘画告诉你如何过“清明”

2016-04-05 阅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 收藏

  清明节的由来:融汇两个古老节日精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唐·内宴冷餐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之所以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就需准备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备禁火期间食用。除了禁火冷食,寒食节期间的习俗还包括祭扫坟墓,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宋·担酒上坟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正是因为这样,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融汇了寒食节和上巳节这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古代绘画中的“清明”十大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风俗约可分为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及宋朝前期、宋、元、明前期、明清几个时期。内容包括扫墓、插柳、踏青、秋千、蹴鞠、斗鸡、馈宴、赏花、风筝、拔河等,那么这些清明风俗又是如何在古画中体现的?

  五代·荡秋千

  一: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传说清明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越美好。在纪念逝去亲人的同时,荡秋千因此美好寓意而渐渐成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清代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中,就有荡秋千这一场景。

  唐·祭扫

  二:扫墓祭祖

  上坟扫墓祭祖是清明最主要的习俗之一,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扫墓的主要活动就是到先人的墓前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宋人张择端绘于清明时节的 《清明上河图》首段描写的就是人们从汴京(今开封)野外扫墓归来的情景。

  周·郑国·踏青

  三:踏青

  与扫墓相伴的,就是人们的出游。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会带着一家老少到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因此,清明节也被称作“踏青节”。 从单纯的扫墓发展成相伴出游,表现出人们在追悼逝者的同时,不辜负大好春光,尽享生命乐趣。宋代李公麟的《丽人行》描绘的就是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

  明·放纸鸢

  四:放风筝

  除了踏青,清明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古有俗语“鸢者长寿”,意即常放风筝的人寿命会长。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并给自己带来好运。这样的题材也常常出现在年画中。

  黄慎《蹴鞠图》

  五:蹴鞠

  唐宋时期流行的蹴鞠也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之一,相传,蹴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用来训练武士。清明节时天气回暖,正是强健身体的好时候,蹴鞠这项户外活动正好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珍贵的宋代蹴鞠纹铜镜,描绘的就是宋代一对男女对面踢球蹴鞠的场景。宋代的人物画中也常能看到大人小孩蹴鞠的情景。

  六:牵钩

  与蹴鞠一样,“牵钩”(即“拔河”)运动也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古时的人们也常常在清明时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唐玄宗时拔河就已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吶喊,热闹非常。

  晋·斗鸡

  七:斗鸡

  古代清明还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清明斗鸡在魏晋时尤盛,到了唐代,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明·插柳

  八: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人们在踏青时多会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或拿在手中把玩,或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之所以成为清明节的一种风俗,是因为人们认为头戴柳枝可摆脱毒虫伤害。所以清明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也有祈福辟邪的功效。唐伯虎《四美图》中,宫女们头上的柳枝就有祈福辟邪的意味。

  辽·射柳

  九:射柳

  除了插柳,在柳枝初绿的清明时节最适合的活动还有射柳,这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的相关记载,射柳时,先将鸽子放在葫芦里,再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箭射中葫芦后,鸽子即会飞出,最终以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进行这项活动,自然是在柳枝吐绿时更有兴致。

  丰子恺 植树 立轴 纸本

  十:植树

  在清明戴柳插柳风俗的影响下,清明植树也渐渐成为人们的活动之一,另外,清明前后,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在中国近现代画家的笔下常常能看到植树的情景。

  北朝·踏青

  延伸阅读

  专题“节庆•艺境”

  https://www.zgwypl.com/zt/yiping/jq/type-89.html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