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艺术学与美育>正文

文艺大师们“教师节”最感谢谁?

2016-09-12 阅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 收藏

学艺路上遇名师 艺术大师们的“教师节”最感谢谁?

  【编者按】开学后一个礼拜,迎来了又一个教师节,“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纵观中国绘画史,那些艺术大师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老师,“教师节”他们最感谢的是谁?祝天下间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

 

  家族传承:既是父子爷孙,又是老师与学生

  纵观中国画的历史,其传承的主要途径就是师承,而师承类型可以分为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亦师亦友等类型。其中家族传承是以家族为单位,由祖辈开创,然后父传子,或者兄传弟,是家族内部的绘画技法传承和发展。

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 》宋刻旧拓本

  书圣王羲之的艺术之路就与家庭密切相关,他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其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羲之选择学习书法就不足为奇了。作为书法大家,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其代表作品《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其子王献之则直接受其指导,在书法史上,成为了与之并称的“二王”之一。

黄筌《写生珍禽图》

黄居宷《山鹧棘雀图》

  五代西蜀宫廷画家黄筌尤精花鸟草虫,画风工整富丽,反映了宫廷的欣赏趣味,被宋人称为“黄家富贵”。他的传世代表作品《写生珍禽图》描绘了许多不同形象的草虫和鸟兽,这些形象是黄筌为了创作而收集的素材,亦是其交给其子黄居宷、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黄居宷、黄居宝等亦擅花鸟,承其父法,后来也成为画家,黄居宷有《山鹧棘雀图》传世。黄氏父子的画风深受北宋宫廷的喜爱,在当时画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沈周《庐山高图》

  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其父沈恒吉、伯父沈贞吉均擅长于书画,是元代文人画风的继承者。而他的家中亦珍藏有许多元代著名画家真迹,为他的书画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家庭的熏陶,他还得到了同乡先辈杜琼、刘钰等人的亲自授教,始成一代大家。

王时敏

王原祁《万寿盛典图》(局部)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自幼爱好画山水,有一天他模仿祖父的笔法技巧画了一幅山水,王时敏看到后疑惑:“这幅画是我什么时候画的?”当他弄清楚是孙子画的时候,大为惊奇,认为这孩子将来的绘画水平会超过自己,于是一面让他读书,一面教他画画。为了让王原祁尽得自己真传,王时敏亲自绘制了《制仿自李成以下宋元名家山水册》三十幅作为学习范本,供其临摹,并拿出家藏历代名画供他研究参考。还有画家王鉴、三叔父王撰不时在旁指点。王原祁晚年成为皇帝身边的书画文学侍丛,先是在宫廷主要负责书画收藏和鉴定及山水画创作,70岁奉康熙绘制《万寿盛典图》。

  其实中国历史中的许多画家,其绘画技法都是由其家族亲人亲自传授而得,如赵孟頫与赵雍、李思训与李昭道、米芾与米友仁、马远与马麟、文徵明与文嘉等父子。但这种“非家族亲人不得传授”的教育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约束性,会将许多有绘画天分的寒门学子拒之门外,从而导致一些技法可能会出现断代,亦或无法得到创新。

 

  师徒传承:寒门学子的唯一出路

王翚《康熙南巡图》出永定门

王翚《康熙南巡图》常州文亨桥

王翚《康熙南巡图》 第七卷 无锡至苏州

  正是因为这样,绘画史中没有亲缘关系的师徒传承才得以出现。清代四王之一的王翚年轻时以卖画为生,一次老画家王鉴游览常熟时,偶然看到王翚的画作,十分赞赏,当即便约见王翚,并收他为弟子。后来王鉴外游,就将王翚介绍给了王时敏。王时敏拿出家藏名画让王翚临摹,又带他游览大江南北。在众位名师的惜心指点下,王翚的画艺逐渐走向成熟并成为大家。康熙三十年(1691),王翚奉诏花三年时间完成《康熙南巡图》。

陈淳(款) 凤仙花 镜心

陈淳 花鸟 册页

  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的画家陈淳,其父陈钥与吴门画派画家文征明交情甚好,于是陈淳通过父亲,拜文征明为师,学习诗文书画。因为这时的文征明还比较年轻,所以陈淳学习的主要是文征明早中期的绘画。由于文氏绘画技法、题材的局限,陈淳于中年时期又拜师沈周学画。沈周是陈淳祖父的好友,小时便常赠陈淳作品,并亲自为其示范绘画创作。经过多年学习,沈周于四十至五十岁期间,初步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成为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之一。

  师徒传授型教育模式是美术领域内最基本的教育模式,也是早期学校应用的教育模式。

 

  亦师亦友:“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

  艺术家的老师既可以是亲人师长,亦可以是朋友。1917年,齐白石为避家乡匪乱再次来北京定居,期间受到中国画大家陈师曾的赏识,并成莫逆。作为一位诗、书、画理论方面颇有修养的学者,陈师曾建议齐白石“自出新意,变通画法”,齐白石欣而受之,经过三年的琢磨和实践,终于在60岁以后,开创了泼墨淋漓的大写意画法——“红花绿叶”一派。

陈师曾

陈师曾绘于1917年的《读画图》轴

齐白石作品

  此外,只要有机会陈师曾就不忘介绍和宣传齐白石的作品,1922年,陈师曾携带齐白石的画到日本东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之后齐白石名声大震,画价亦爆增。令人惋惜的是,在齐白石开始走红的第二年即1923年,陈师曾便因病早逝,这对于齐白石来说无异是晴天霹雳,“我失掉一个知己,心里头觉得异常空虚,眼泪也就止不住流了下来。他对我的画,指正的地方不少,我都听从他的话,逐步地改变了。他也很虚心地采纳了我的意见……”陈师曾去了,但齐白石仍然沿着“自创风格、画吾自画”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最终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1883年3月,三十多岁的吴昌硕非常喜欢画画,但苦无师承,后经友人高邕之介绍,认识了任伯年,并拜其为师。此后,这对相差四岁的师生渐渐成为朋友,情同手足。在绘画创作上,任伯年曾对初学绘事的吴昌硕说: “子工书,不妨以篆籀写花,草书作干,变化贯通,不难其奥诀也。”吴昌硕接受了任伯年的指点,将书法艺术中的笔墨技法融入到绘画之中,经过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以籀写花,草书作干”的绘画风格,成为了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与任伯年齐名的海派书画大家。任伯年在与吴昌硕交流切磋的过程中,绘画技法也深受启发,进步颇多。

任伯年《芜青亭长像》1883年作 浙江安吉县博物馆藏

任伯年《棕阴纳凉图(吴昌硕小像)》1887年作 2012年成交价1092.5万元

  任伯年既是吴昌硕的老师,也是吴昌硕的好哥们,据说,任伯年曾给吴昌硕画过8张肖像画,其中包括《芜青亭长象》、《蕉荫纳凉图》、《饥看天图》、《酸寒尉》等。《芜青亭长象》是任伯年给吴昌硕画的第一幅肖像画,画中吴昌硕身着长衫,席地而坐,目光炯炯有神,气质温文尔雅;《棕荫纳凉图》中,吴昌硕靠着几卷厚厚的书和一把红色的琴,打着赤膊席地而坐,神情自若;《寒酸尉像》可以说是吴昌硕肖像画中最为精彩的一幅,画中描绘了吴昌硕意态矜持而又酸楚的立于赤日炎炎之下,深刻地揭示了吴昌硕任小吏时期那种内心矛盾的心理状态。

任伯年《寒酸尉像》1888年作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任伯年《蕉荫纳凉图(吴昌硕像)》 1888年作 浙江省博物馆藏

  这种亦师亦友的师承关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加上了一层深厚的友情,学生和老师之间既为师生,又为朋友,这也使得双方在艺术上可以共同进步,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非常适合现代的艺术教学,也符合现代的师生观,教师既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支持者和朋友。

 

  延伸阅读:

  涨姿势:教师节前世今生,最初为孔子诞辰日

  《启功》:一部养心的好电影

  杨勇:书法批评在焦虑与困境中求解

  朱伯华:谢赫“六法”之我见

  “展厅效应”下当代书法创作之失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