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舞蹈评论>正文

舞剧《东方大港》:艰难主题上扩展出新颖动人的境界和维度(赵妍)

2023-08-02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妍 收藏

优秀主旋律戏剧创作的难点在于找到微妙的平衡——如何在书写宏大主题的同时,又能兼顾一个个普通、具体之人的平常心?如何塑造人物的优秀品质、奉献精神,又不失去真实情感、生活温度?不久前,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宁波市国资委出品,宁波市演艺集团制作,宁波市歌舞剧院、宁波市天然舞台舞美制作有限公司演出的原创大型舞剧《东方大港》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相信看过舞剧《东方大港》的戏剧人和观众,都会感叹其主题立意之难度,亦会惊喜于此剧主创用“当代戏剧人的审美”在如此艰难的主题上扩展出新颖的境界和维度。主创采用了“历史”与“当下”两个时空交替叙述的方式,塑造父亲“海”、母亲“鸥”、儿子“港”、女友“湾”4个剧中主要人物,穿插呈现了两代宁波人与大港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港口人的建设热忱和落后设备条件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父亲“海”作为港口工人在台风中为保护设备而牺牲;现代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急速增长和外方垄断打压导致的技术困境之间的矛盾,急需儿子“港”作为技术人才突破瓶颈、实现自主研发。主创规避了线性直叙,通过往事回忆与当下生活一层层的交织铺陈,令观众深刻感知大港发展和人物成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展开了一幅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通人搏击时代的生活画卷。

对艺术家而言,在陌生和熟悉之间寻找平衡,令观众获得独特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受,这是一个永恒不变又极其艰难的挑战。《东方大港》的总编导王思思、钱鑫特别擅长探寻日常物品道具隐匿于现实下的张力,探索物品与个体、社会性之间的复杂关联,将“功能物”转换成激发情感共鸣的“想象物”,摆脱单纯的日常实用价值,脱离僵化的刻板印象,呈现出新奇感受与多元理解的空间。以有限的视觉元素作为线索进行恰到好处的转调与推动——电脑椅、麻袋包、安全帽,既是完成时空回溯与展望的道具,也带有时代的特征和质感。物的传承把两代人的情怀、信仰、希冀展现出来,完成一种首尾相接、循环往复的对应结构。

展现当代,编导截取了在数种操控设备、指挥集装箱的标志性肢体动作编织成为“电脑椅”舞;展现上世纪80年代,编导编排了数段性格鲜明、谐趣生动的“麻袋包”舞,夜巡工厂的各种浪漫小插曲,一对对工厂恋人的众生相,麻袋包可转、可垫、可扔、可做男与女之间的传情达意的链接。展现两个时代的映像和切换,作为情感符号贯穿全剧的“安全帽”牵引出的几处“换装”舞:首先是“电梯换装”华彩双人舞段,桥吊女司机“湾”俏皮活泼又仓促鲁莽的肢体编排和智能化港口技术研发者“港”惊讶无奈又被动帮衬,塑造出这对一武一文性格反差的欢喜冤家。再是母亲“鸥”无比珍视父亲“海”当年留下的那顶安全帽,当众与影像叠化换装,第一次丝滑切换回80年代的青春回忆,第二次时空转换是利用月下光影将两个时代的人物衔接起来。

为挣脱外方对中国港口步步为营的威逼、实现港口领域的“中国替代”,“港”为港区自主研发的集装箱操作系统N-TOS,测试过程经历了困难重重的上百次失败,倒退和波折的重压使他在离最终测试还有12小时,焦虑不安地抱着作为精神寄托的安全帽在家中趴在桌上浅睡。如梦似真、无比短暂的一段父子重逢双人舞,已故父亲对人间的眷恋,对儿子的深沉关怀,没有体现在华丽的表白,就是普普通通男人间的温情互动:掰手腕、托举、玩塔吊模型、再一闪神便消失——父子关系在大量文艺作品中除了血统与基因的关系,也代表着自我审视、自我继承、自我突破。封闭困境里压抑紧绷的细线,受到父爱关怀的震动与精神意志的疏导,“港”的勇气与信念感也诞生于此刻,深入到意识的最深处,触发强烈的理解共情能量。每一个令人信服的人物,都是在这种细碎又绵延不绝的小包袱中,逐渐立体起来的。

这些普遍广泛存在于港口工人生活中的道具,很难跟浪漫情感有连结。而两位编导在历来的作品中,总能提炼凝聚出生活中极其细微的独特的美,巧妙地将观众感官全然打开,扩散往日记忆的浪潮——意识的深处都有一个大千世界,每一个细微的枝节都能爆炸出巨大的生活幻觉,这是生活本身所拥有的天然情感。人物肢体语言的内在行为逻辑,真正来自宁波舟山港的工人与技术研发人员。只有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细节,才具备击中普罗大众的温度。高级的“煽情”,不仅在于大开大合的戏剧性,更是具体而细微的生活细节,通过普通人在非常境遇中的抉择,表现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成长和蜕变。

舞台设计刘科栋充分利用集装箱元素,生发了无穷变化。集装箱尺寸的框架和盒子嵌套着冰屏,起落升降或车台退转,魅力尽在动态发展的各种组合中。集装箱既是具象地装载着家、办公室、会议室、楼宇建筑、万家灯火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时空,它们亦是抽象地承载着物品贸易交换、城市发展使命、百姓衣食住行的命脉。烟火气的缤纷与工业感的秩序共存,细腻的情感层次与强大的贯彻意志搅拌,瑰丽跳脱的撞色和层层叠叠相近色混搭,多个场景拼接重组出一幅匠心独具的时代卷轴。舞美主创们用五彩缤纷的光影,串联个体情感和时代国家命运的羁绊,讲述每个个体和“东方大港”的故事。

各个表达空间依靠舞蹈的肢体语言逻辑共同推进情节,相隔四十载的情境得以灵动地衔接组合,人物在时空中不断跳进跳出,实现叙述的自由。大量的“旋转”,是编导、表演、舞美有机结合又出人意料的视觉表达。设计师下足功夫去还原上世纪80年代色调审美的生活气息,在复古怀旧风潮盛行的当下, 80年代流行文化符号非常容易勾起观众的共同记忆。一场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集体婚礼,舞者们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分别抱着脸盆、暖瓶、收音机、花布头……喜气洋洋的好日子突逢台风危机到来,代表工厂围墙的数组迷彩灰景片开始快速旋转,与降下的冰屏形成多层次的巨浪与风雨交织,“海”为保护物资设备而壮烈牺牲。家中等待工人们归来的女工们身着红裤红裙跳起思念之舞,在舞台中心一直旋转的集装箱框架车台,用可视的语汇悠悠道出心底的担惊受怕。完成抢险的工人一个个归来,女工分别穿过旋转车台扑上去表达后怕和喜悦,车台上空留一个安全帽,“海”与深爱之人再也触碰不到、拥抱不得……群舞们散开,露出“海”换装回老年,海边三人讲述完过往,父辈的精神信仰给予今人传承力量。

在笔者看来舞剧《东方大港》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主创们敏锐地发现国人的深层情意,并以丰厚饱满的细节、实在可感的内容去点燃它,去精准刻画出时代的氛围,运用当代中国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进行塑造和表达,塑造出有生命质感的人物形象,表达出有文化深度、地域特征的情感哲思。

文中图片来源于“宁波市歌舞剧院”微信公号。


(作者:赵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总编、历史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彰显东方大港的胸襟和气派(郑荣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