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音乐评论>正文

音乐剧《太阳照进山窝窝》:将扶贫故事转化为艺术精品(李云雷)

2022-03-08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李云雷 收藏

将扶贫故事转化为艺术精品

——评音乐剧《太阳照进山窝窝》

2021年10月20日晚,在北京民族剧院观看了音乐剧《太阳照进山窝窝》,美轮美奂的舞美、多姿多彩的服装、高亢入云的唱腔、引人入胜的故事,共同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令人目不暇接。剧中最突出的是塑造了主人公田根生这个人物形象,细致地呈现了他从“比穷”到“立志”,再到“脱贫”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狡黠而又聪明、有上进心、在村里颇有人缘等性格特征,田根生就是我们在农村常见的“二流子”,他们聪明能干,但却被贫穷生活打垮,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所以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歪门邪道上,想通过“装穷”“比穷”的方式获得政府救济。《太阳照进山窝窝》让我们看到,在“比穷”时,田根生比谁都“穷”,而一旦下定决心改变,他又最有能力致富,剧中通过对田根生的刻画,突出了扶贫先扶志、扶智的主题,从精神根源上对扶贫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

围绕田根生,剧中有数条故事线索展开。一是“扶贫尖刀班”与田根生等贫困村民的故事。田根生本是一个有志青年,但去城里打工摔坏了腰,回到村里便破罐破摔,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只想靠政府救济,在“扶贫尖刀班”方近山、姚婷等人的启发和帮助下,终于重新树立起信心,从而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在这条故事线索中,既展现了村民的贫困生活及其所造成的“刁”“蛮”,反映了他们摆脱贫穷的强烈愿望,也表现出“扶贫尖刀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努力,尤其剧中姚婷为保护田根生女儿幺妹而不幸坠崖牺牲,是剧中的高潮和令观众落泪的时刻,充分展现了扶贫工作人员的崇高精神。二是田根生与李兰凤曲折的情感故事。他们两人本是真心相爱的青年男女,但因为贫穷,使李兰凤不得不委身于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的老年男人,留下了终生遗憾,现在李兰凤的丈夫去世了,田根生也回来了,他们两个人能否走到一起?是剧中给我们留下的一个巨大悬念。在剧中,田根生既想追求李兰凤,显示自己能干,又想在扶贫队员面前“装穷”“装病”,这造成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一仆二主”式的戏剧冲突,比如剧中借破烂家具装穷又装病那一幕,就形象地表达出了田根生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随着故事的进展,这两个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开办起“农家乐”,走上了致富之路。这是符合广大观众心理期待的结果,也有效地配合了前一条线索,从情感的角度突出了扶贫的主题,可以说此剧借鉴了“革命加恋爱”的叙事模式,将情感故事与时代主题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情感冲击的力量。三是在现实的故事线索之外,剧中还以“祖奶奶”这一角色勾连起了一段历史故事。在剧中的关键时刻,祖奶奶拿出了当年贺龙红军路过此地时留下的借条,并说服了田根生。祖奶奶的戏份虽然不多,但她的出现将当前的“扶贫尖刀班”与历史上的红军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传统的历史传承,也将“扶贫尖刀班”与红军做了精神上的连接与升华。

在这几条线索中,田根生都处于戏剧冲突的核心,作者有条不紊地将各条线索统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和叙述结构,显示了驾驭复杂题材的能力。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田根生这个人物较为突出,其他人物如方近山、姚婷、李兰凤、幺妹、祖奶奶以及三个懒汉,便不免有些扁平化。剧中有些闹剧化的情节与表演方式,比如“比穷”,有利于突出主题,也有现实依据,但却没有将扶贫工作的艰巨性与思想转变的艰难充分展现出来。剧中的唱腔动听,唱词优美,如能更加艺术化、民间化,或者更具一些土家族的民族特色,或许会更具情感的冲击力,也会让整部作品更具经典性。尽管如此,音乐剧《太阳照进山窝窝》仍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精品,它将扶贫故事转化成了一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其难度可想而知,也必将在时代舞台上留下精彩的一笔。


(作者:李云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小说选刊》副主编)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小说《创业史》:经典之作的悠远回响(李云雷)

文艺评论应敢于讲真话讲道理讲正气(李云雷)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