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的中国视角”学术研讨26日在东南大学结束。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东大艺术学院承办的此次研讨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学术话题。专家在研讨会上表示:文艺评论要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决不能“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
“如何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新辉煌?”这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仲呈祥教授认为,习近平文艺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坚决践行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时代的召唤,是人民的需要,是举精神之旗、强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必由之路,事关国运兴衰、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真理一旦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一定能转化为强大的精神正能量,去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新辉煌。”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建言,从社会价值论的高度重新认识和把握审美艺术的本质,有效发掘其内在的精神力量。“要深入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加以现时代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庞井君表示,大力发挥审美艺术的力量,有利于推动人类精神结构的平衡和谐与健康发育,有利于引导一个更加美好社会的到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廷信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艺术理论教学中对传统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课时不够,能够体现传统精神的教材缺乏,教师队伍当中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师资不足,这种状况要努力加以改变。
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具有导向作用。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朱庆认为,文艺评论要做到“眼中有现象、胸中有立场、笔下有锋芒、俯视有前瞻”,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文艺评论的要义是批评,好的文艺评论要有深刻的思辨精神和犀利的刀锋精神。”朱庆说,文艺批评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
“文艺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而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也不能因为彼此是朋友,抹不开面子,就不敢批评。”朱庆表示,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文艺评论要敢于实事求是,说真话,讲真理。如果背离正确的评论立场而故意拔高或打压,诸如“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则沦为评论腐败,经不住良知和历史的考验。
新华日报:
(文/蒋廷玉)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