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25日及30、31日,国家大剧院将举办四场“中外歌剧经典合唱音乐会”。届时,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将在指挥家吕嘉和孟幻的分别执棒下,从27部大剧院制作歌剧中精选出40余首经典合唱曲目集中演绎。以合唱为切入点,带领观众换个角度领略歌剧艺术的魅力。
涵盖经典 凸显原创 经典旋律“弦外有声”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国家大剧院自建院之初,就将歌剧制作视为艺术创作的重中之重,并一直保有旺盛的生产势头,创作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厚度”的作品。根据国家大剧院提供的数据表明,开幕至今的八年多以来,从最初的《图兰朵》到即将上演的《水仙女》,已经有47部“大剧院版”歌剧在这个舞台上演。从创作题材来看,既有《赵氏孤儿》《运河谣》等经典历史题材,也有《骆驼祥子》《日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中外名著改编,还有《山村女教师》《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长征》等弘扬主旋律的现实主义题材。同样,国家大剧院在创作过程中,对作曲家流派也进行了广泛深度的挖掘,包括普契尼、威尔第、罗西尼、多尼采蒂等大师的意大利歌剧作品,《漂泊的荷兰人》《唐豪瑟》《罗恩格林》等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杰作,以及法国、俄罗斯、捷克作曲大师的不朽经典。恢弘的舞台视觉、精准的音乐呈现、动人的戏剧表演、深刻的文化内涵,每一部作品的上演总能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为歌剧这门源自西方的高雅艺术在中国观众中“圈粉”无数。
《阿依达》雄浑嘹亮的“凯旋合唱”
5月23至31日,国家大剧院在第八届歌剧节期间,策划推出了两台共四场“中外歌剧经典合唱音乐会”,将甄选出27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中西方歌剧,来集中展现这些歌剧经典合唱段落的旋律之美,让观众近距离领略歌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艺术风景。5月25和30日,观众将在两场西方歌剧经典音乐会中观看到多种风格的合唱片段,涵盖了来自瓦格纳、威尔第、多尼采蒂、普契尼、比才、奥芬巴赫等众多西方作曲大师脍炙人口的旋律。从《纳布科》中希望得到自由与解放的“希伯来奴隶合唱”、《霍夫曼的故事》唯美动人的“船歌”;到《卡门》喧嚣热闹的“街头合唱”、《阿依达》雄浑嘹亮的“凯旋合唱”;再到《罗恩格林》的“婚礼合唱”、清澈童声演绎的《图兰朵》“茉莉花”……每一首作品都契合着不同的剧情,都是一段跌宕起伏的独特表达,而合唱团正是要将这种微妙的内在情感变化精准的呈现出来。
《运河谣》活泼欢快的“大豆白米花生”
在很多人看来,国家大剧院不仅是一个演出平台,更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艺术机构,通过一部部大剧院原创歌剧将优秀的中国作曲家齐聚于此,金湘、郭文景、印青、唐建平、孟卫东、郝维亚、雷蕾等诸多作曲家都曾为中国原创歌剧谱写过动人旋律。5月23和31的两场演出就将对这些原创歌剧的合唱段落进行集中展现,包括《西施》中动人心肠的“绸缪”,《运河谣》活泼欢快的“大豆白米花生”,《冰山上的来客》《长征》中充满革命情怀的“怀念战友”“我们终将得胜利”,《洪湖赤卫队》中耳熟能详的“洪湖水,浪打浪”等。从男、女声合唱、混声合唱到童声合唱,朗朗上口、赏心悦目的同时,还见证着国家大剧院在中国原创歌剧制作上所迈出的一个个坚实脚印。
“中外歌剧经典合唱音乐会”的曲目将由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及首席指挥吕嘉亲自编排,一方面全面展现大剧院歌剧制作音乐题材所涉猎的广度,另一方面也旨将为观众打造一个极致纯粹的观赏体验。吕嘉表示:“中国人讲究平仄声调、起承转合,合唱音乐会也是一样,曲目安排要疏密得当,要弦外有声,我们希望音和词之外的东西能感动大家。”
“百炼成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独挑大梁唱“主角”
吴灵芬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肖一/摄
此番在四场音乐会中担纲主角的,不是以往歌剧舞台上的闪耀明星,也许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尚不为观众所知,但提到“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却是有口皆碑。成立于2009年12月的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是由国内声乐界各路精英经严苛竞争组建而成的一支专业合唱队伍,六年多以来可谓“身经百战”,在歌剧与音乐会舞台上都游刃有余。从参演每一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西方经典歌剧到中国原创歌剧,他们用动人的歌声与投入的表演诠释了一部部经典,塑造了诸多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并通过与众多国际级大师的亲密合作,逐渐成长为一支业务成熟、艺术过硬的一流合唱团。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说:“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都是训练有素的人才,灵活变通能力非常强,而且还有很多年轻有天赋的演员,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艺术舞台上,都具备所需的各方面专长和技能,我非常享受与他们的合作。”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也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不仅出现在舞台之上,更通过深入基层俘获了无数普通市民的目光。2014年,一位观看了合唱团“快闪”的北京市民说:“这是快闪,转瞬即逝,却在心间留下永恒的美好;这是歌唱,艺术醇美,却在诉说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而即将上演的四场“中外歌剧经典合唱音乐会”,正是对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六年多以来艺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虽然合唱团已有不少举办各类合唱音乐会的经验,而如此全面呈现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的合唱选段却是头一回。更加纯粹的表演舞台,相当于放大了对“唱功”的考量。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指挥吴灵芬在介绍歌剧表演与合唱音乐会的差别时说:“歌剧从头到尾都有剧情串联,就好比有很多‘拐棍儿’给了表演更多发挥的余地。但是合唱音乐会什么‘拐棍儿’都没有,全靠合唱团的声线吸引观众,这就对歌唱者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有多变的嗓音条件,还必须具备极佳的声音控制能力。所以,每一场合唱音乐会都是对合唱团的考验。”吕嘉指挥则表示:“我们的合唱团在规模、数量、曲目量、能力、组织团队管理等方面,在中国难有与之匹敌,是一支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合唱团。本次演出的选曲秉承着国家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精心挑选了具有传唱元素、条件和质量的合唱作品呈现给观众。”届时,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将与观众一同重温歌剧中的精彩瞬间,为观众呈上一场从歌剧中精粹出的合唱饕餮盛宴。
讲公益 重普及 音乐无界限
一直以来,国家大剧院在制作精良歌剧的同时,也同样重视艺术的公益普及,培养出一大批热爱高雅艺术的观众。而这样“让艺术走进大众”的普及之举,在此次演出中也得到了充分凸显。大剧院歌剧演出的“老搭档”——北京第一七一中学金帆合唱团此次将再度登台与合唱团携手出演《西施》《卡门》《图兰朵》等歌剧中的童声合唱。演出正值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国家大剧院将为歌剧基地小学的学生及老师提供免费走进音乐厅欣赏演出的机会,还将邀请到由赞助商奔驰“星愿基金”项目资助的400位来自全国各地希望小学合唱团的师生观看演出,给孩子们一个难忘的儿童节。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观众,吕嘉指挥则表示:“音乐是没有界限的,不要害怕音乐,你听到的是从心里发出的声音,不要说懂还是不懂,有感受就是对的。”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