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艺海扬帆>正文

2016中国曲艺节法国巴黎开演

2016-06-17 阅读: 来源:和讯新闻 作者:桂国 收藏

演员合影留念

  演员合影留念

  记者昨获悉,2016巴黎中国曲艺节举行,饱含着中国风土人情的曲艺节目惊艳现场。扬州评弹演员周倩,现场上演扬州弹词《方卿羞姑》、扬州清曲《故乡的月》,优雅的演出深深迷醉了现场观众。新华社昨对此进行关注报道,称“中国曲艺赢得法国观众喝彩”。记者连线采访了身在巴黎的扬州评弹演员周倩,讲述巴黎中国曲艺节的故事。

  中国曲艺绽放巴黎  扬州弹词清曲“秀江南”

  2016巴黎中国曲艺节,这一中国曲艺海外行,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华商会、法国《欧洲时报》共同主办,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艺术家翁仁康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海外行艺术团团长。

  据了解,本届巴黎中国曲艺节分为比赛和展演两大部分,地点设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此次随团前往表演的都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曲艺门类。绍兴莲花落,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十八相送》把凄美的中国传说演绎得真切感人,“十八里”路上,充满爱情的浪漫和美好

  陕北说书,曲调激扬粗犷,富于变化,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刮大风》,讲唱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恶劣天气。《大脚娘》以幽默夸张的手法演绎陕北农村妇女豪放的性格,让人忍俊不禁;北京单弦,曲牌众多,曲调丰富,源于北京。《捞孩子》说的是一位四川大嫂将鞋掉到了水里,因为四川方言“鞋”与“孩”同音,闹出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宝玉探病》,古典名著题材演绎出了新精彩。此外,还有脱口秀魔术,将脱口秀和魔术有机结合,再融入中国故事,别有趣味。

  别具特色的传统曲种悉数登场,精彩纷呈。每年巴黎中国曲艺节呈现的节目都不一样,今年主要展示江苏扬州、浙江绍兴、陕西等地的传统曲艺。扬州评弹演员周倩带来的扬州弹词《方卿羞姑》、扬州清曲《故乡的月》璀璨绽放。

  扬州话说中国故事  清曲唱响“二分扬州月”

  扬州弹词和扬州清曲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弹词,讲究说表、惟妙惟肖、别致巧妙、余音袅袅。说唱细腻,对弹词艺人的要求很高,由此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扬州清曲,则在扬州民歌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消化其他艺术营养而形成抒情与叙事兼长的古典曲艺,孕育于元,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周倩,曾赴德国、比利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斩获中国·宝丰马街书会第十届全国邀请赛一等奖等。

  周倩说,之所以选择扬州弹词《方卿羞姑》,是想把扬州弹词说表弹唱演的特色更为鲜明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方卿羞姑》说的是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故事。明朝嘉靖年间,御史陈廉做官清正,妻方氏却刁蛮势利。御史有女,名唤翠娥,如花似玉,知书达理。御史五十大寿,喜庆无比。家道中落的方卿,叩见姑父、姑母,为求得些许盘缠以作度日之资,苦读考取功名。这令姑母方氏感觉大失颜面,令人把他逐出。翠娥获此消息,大感羞惭,将祖传之宝珍珠塔藏于点心盒内。后来,方卿高中状元,乔装改扮成道童,前往姑母家,借唱道情之名“羞姑”。

  “这是《珍珠塔》中经典的一段,精悍而跌宕。”周倩称,也很能体现扬州弹词的特色。

  扬州,天下闻名的月亮城。一曲《故乡的月》,如诗如画,清香益远的曲风,更平添婉约风姿,借曲抒怀,借曲思乡。

  评委都是“中国通”  还有评委专程踏访扬州

  周倩说,当地观众非常热情,很早就到现场等待节目的上演。为了让大家更懂扬州曲艺,在周倩等演员表演的同时,现场会及时打出法语字幕进行同步翻译。

  台下是外国观众,比赛时坐在评委席上的也是法国人,他们都是“中国通”,不但喜欢听,还有的对中国曲艺进行了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此次接受外国专家的“考评”,就是想以外国人的视野评析中国的曲艺。

  此次展览,周倩不但登台表演,还担任主持人。演出结束后,现场的观众不愿离去。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周倩感受到中国文化所散发出的魅力,他们特别喜欢中国含蓄的艺术表达方式。

  “惊喜的是,有位评委非常喜爱中国,还曾专程来过扬州。她对扬州的印象非常深刻,认为扬州是最具中国风味的城市之一。”

  周倩说,曲艺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希望通过巴黎中国曲艺节这个艺术交流平台让更多观众了解中国曲艺,感知扬州曲艺的优美。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