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艺海扬帆>正文

浓墨重彩绘就党的历史大事记

2016-07-0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收藏

一部党的历史大事记

  ——中国美术馆展300余幅美术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遵义会议   沈尧伊

  油画《南昌起义》仿佛有种带人穿越的魔力,让1927年8月的历史再现眼前。著名油画家黎冰鸿为了画面有如此效果,曾专程去井冈山,做了大量农民自卫队的写生,前后历时20年,先后创作了三幅同名大画,始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这才造就了作品的经典传神;油画《延安火炬》中众人手持火把,敲锣打鼓,扭着秧歌,行进在盘山道间,气氛热烈欢快,虽然是夜间的场景,但是火把的亮光照得画面十分明晰,犹如白昼。满山遍野的火炬,星星点点,颇有燎原之势,一下子让人进入到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喜悦之中;还有沈尧伊的《遵义会议》 、闻立鹏的《红烛颂》 、靳尚谊的《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等精品画作一起亮相中国美术馆。

  6月30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以及靳尚谊、邵大箴、詹建俊、连辑、诸迪、徐里、杨晓阳、何家英、吴为山、李翔等美术家、美术理论家一同出席展览开幕式。据悉,展览于7月1日至7月19日期间向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共汇集了我国几代美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优秀作品300余件,展品以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为主,同时包括部分其他美术机构的藏品和近期新创作品,作品形式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漆画等多个画种。展览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题,以恢宏壮观的气势和异彩纷呈的画卷,回顾和展现了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重重的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这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每一个重大事件都被画家们一一描绘,展览中《董存瑞》《太行烽火》 《铜墙铁壁》等作品正是这一段历史的视觉展现。

钢水·汗水   广廷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展览中《人民代表选举大会》 《天安门前》《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等作品用画面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各方面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1978年11月24日·小岗》《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农民管弦乐队》是改革开放以来创作的一大批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代表作。

  无论是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共同在历史画卷上写就了一段又一段辉煌的篇章。同时,这些辉煌篇章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为党为人民而绘画的美术家。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本次展览通过美术来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创作年代跨越一个世纪,凝结了中国几代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展出的作品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的丰硕业绩。 ”这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进一步激励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看过展览作品,他赞叹展览中一幅幅由一代代艺术家为记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所绘的作品的同时,更从绘画专业的角度指出了不同年代艺术家在绘画语言形式上的不断发展。他认为:“本次展览形式风格多样,不仅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以来的艰苦光荣历程,还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研究、探索与伟大成就。展览作品在艺术语言运用方面,可谓是一部简写版中国当代美术史,本次展览作品注重用内容、用形式语言、艺术语言去感动人,相信展览作品会引起民众与美术界的强烈关注。”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