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至7月28日,“巧遇全球最美插画”展——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巡展在蓝色港湾的“央·美术馆”展出。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走进蓝色港湾的“央·美术馆”干净简洁的空间,一个画框就是一个世界,这就是正在展出的博洛尼亚插画展。
今年适逢博洛尼亚插画展创办50周年,其中国巡展汇集了全球70多位著名插画家的384幅获奖作品的原画,包括巴西的罗杰·米罗(曾与曹文轩合作《羽毛》)、意大利的玛丽亚基娅拉·迪·乔治和马尔科·马里南杰利、西班牙的阿道夫·塞拉、韩国的安尚顺、日本的熊介U-suke、中国的岳帅、罗玲、黄雷蕾等。一幅幅美丽的插画,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目光。
5月31日至7月28日,“巧遇全球最美插画”展——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巡展在蓝色港湾的“央·美术馆”展出。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意大利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博览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童书展,自1964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了53届。在1966年的博览会上,创立了博洛尼亚插画奖并同期举办插画展览,以“创意、教育价值和艺术设计”为标准,为画家颁奖并出版插画年鉴。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博洛尼亚插画展有来自60余个国家的3000余幅作品展出,成为全世界的插画师一展才华的舞台,被认为代表着童书插图的国际水准。
5月31日至7月28日,“巧遇全球最美插画”展——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巡展在蓝色港湾的“央·美术馆”展出。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巡展将为中国的出版商、插画家、插画艺术爱好者、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等带来全球顶尖的艺术视野和美学享受。展览期间,还将展开多场论坛和研讨,让更多的中国插画家与国际著名插画家面对面交流,从作品创作初始就与国际接轨,有效贴近中国插画艺术与世界同步,并且从上游解决中国插画作品走出去的问题。
5月31日至7月28日,“巧遇全球最美插画”展——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巡展在蓝色港湾的“央·美术馆”展出。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5月15日至5月22日,“巧遇全球最美插画”展览曾在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完成首秀,5月31日至7月28日移至蓝色港湾的“央·美术馆”展出,之后还将在成都、上海、西安、深圳、济南进行为期一年的巡展。2016年也因此被称为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元年。
下面记者就来揭开插画独具魅力的地方。
配色 冲撞与和谐
1、韦罗妮卡·克利莫娃的丝网版画《游泳池》,同色系的颜色搭配。用深色线条勾勒主体,背景淡化处理。整个画面协调统一,再给人物勾画一张奇怪夸张的面部线条,就会更有味道。
2、貌似平静的“动物世界”透着紧张,猴子大象鹿……动物群体镶嵌在画面里,加了灰度的绿色和红色交汇在一起,在几何构图的画面里若隐若现,毫无违和感,给画面增加辨识度。
3、格拉迪丝·巴卡拉 《梦见巨人和小东西》综合材料,且不说主题有多梦幻,有多虚构。硕大的鱼和宽大的衣衫,头顶帆船小帽,整个不协调的造型和颜色的冲撞,突出了主题,告诉读者这就是一个梦。
造型 不怕怪 就怕不怪
1、岳帅的丙烯和水墨《霸王别姬》造型别具一格,没见过这么狰狞的虞姬,被水墨涂抹得面部糊涂的项羽,有一种不明真相的历史感。
2、保罗·拉罗什的《白鲸》,圆融、抽象的几何构图,正好符合孩子的想象力,亦真亦幻又能引发联想。
构图 稚拙与理性搭调
1、朴世京的《假如我有……》对角线构图,线所形成的对角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动式,增添一种和谐有凝聚力的感觉。
2、柳俊才《蓝波》的构图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视觉世界,有立体主义的味道,由此可见插画不是孩子的专利,也在冲破成人的思考维度。(文并摄/纪敬)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