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艺海扬帆>正文

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谭富英诞辰111周年系列展演好戏连台

2017-05-08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收藏

谭鑫培(右)、谭富英(左)资料图片

谭元寿(左二)、谭孝曾(左一)、谭正岩(左三)接受张克献上谭鑫培用过的鼓槌。

京剧电影《定军山》

  当谭派弟子、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主演张克受人之托,将谭派创始人、一代宗师谭鑫培生前用过并遗失的一对鼓槌归还谭家,谭家爷孙三代——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接礼时,全场嘉宾见证了一段梨园情义,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现场气氛升至沸点。

  这是3月29日,发生在北京举行的“历史辉煌·今日精彩”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谭富英诞辰111周年流派经典精品剧目系列展演新闻发布会上的感人一幕。

  2017年是谭派创始人、京剧大师谭鑫培诞辰170周年,北京京剧院奠基人之一谭富英诞辰111周年。为纪念这两位推动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京剧艺术奠基者及领路人,缅怀两人对中国戏曲艺术做出的卓越贡献,北京京剧院、天津谭派艺术基金会策划并推出了此次纪念活动。

  谭鑫培、谭富英创造历史辉煌

  “这次纪念活动我们以‘历史辉煌·今日精彩’作为主题,其中的涵义是谭家是‘京剧第一家’,在京剧的历史上参与创造京剧辉煌,特别是谭鑫培和谭富英两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大家,他们不仅创造了谭派和新谭派,更为京剧艺术的整体提供了很多支撑。今天我们纪念他们,一是从艺术上让后人将谭派艺术传承下来,二是在今天的环境和条件下,探寻他们曾经创造历史辉煌的原因和规律,使我们能够找到传承京剧艺术、弘扬国粹艺术的办法。这次纪念展演活动,我们全部以商业运作的方式来展开,这样的方式也是为了遵循艺术规律。因为京剧艺术本身是源于市场才辉煌的,今天做这样一个活动让观众看到精彩的京剧,也是我们落实中央关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要求的具体行动。这次活动规模大、水平高,和我院的艺术品质提高工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希望通过高水平的呈现,展演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活动通过得到市场认可的方式,来纪念我们的先贤和艺术大师,他们呈现的辉煌在我们的身上能够真正体现出来,共同营造京剧发展的一个大环境。”在发布会上,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说。

  谭门第五代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表示,展演共演出14场,阵容强大,剧目众多,老中青三代演员先后登台,是近些年京剧舞台上少有的场面,将在首都掀起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京剧的热潮。谭鑫培艺术精湛、品德高尚,虽身份显赫,但尊重同行、善待弱者、厚待他人,把一生大部分的财产都捐献给了社会,做了大量的慈善事业。他一身正气、孝敬父母、严教子孙,树立了良好的家风,以至传承7代人150年之久,成为佳话。

  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小生名家李宏图提到,谭家从谭志道的生年计算已有209年,七代人几乎贯穿了整个京剧发展的历程。到今天,仍有三代人在为京剧事业努力付出,两代人活跃在舞台上,其中的传奇性和对京剧艺术的贡献可谓“绝无仅有”。

  戏曲理论家、评论家和宝堂为谭鑫培归纳了五项伟大功绩。一是他以超前的审美意识编创、加工修改了100多出剧目,这些剧目历经百年,至今仍几乎原封不动地在全国上演,支撑着京剧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二是他改变了原来京剧舞台上“时尚黄腔喊似雷”即实大声宏、直腔直调的唱法,创造了低回委婉、旋律丰富、于遒劲中见柔美的谭腔,开创了“无生不谭”的新天地,为京剧唱遍全国、升华为国剧奠定了根基。三是他促成了汉调京化,最终形成了以京音与湖广音相结合的崭新剧种,即京剧的形成。同时他还亲手培育了承前启后的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三大贤”,把京剧艺术推向了国剧的艺术高峰。四是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灌制了七张半经典唱片,影响深远。五是他以“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的家训,使谭门七代流芳。因此,梅兰芳尊谭鑫培为京剧宗师、梨园汤武,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之总代表。

  著名剧作家、戏曲评论家张永和认为,谭鑫培最可贵的是他的转化创新精神,他熔众家老生之长于一炉,转化发展,创造出中国京剧史的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谭富英也是继承与创新的典范,他在继承谭派和余叔岩余派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创造出“新谭派”,并创作出新剧目,也为京剧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展演及系列活动展现今日精彩

  谭门第六代传人、天津谭派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谭孝曾详细介绍了系列展演9月6日至20日14场演出及主要演员的安排,京剧名家王平、王立军、张克、奚中路、韩胜存、卢松、马连生、刘轶杰和谭孝曾、阎桂祥、谭正岩等领衔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谭派代表剧目,同时还将举办两场老生流派专场,邀请马、谭、杨、奚、余、言、高、麒各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演出各自代表剧目。

  谭派代表剧目演出将是好戏连台、异彩纷呈。其中,因又名《一战成功》而有美好寓意的《定军山》可谓谭派看家戏,几位名家将分别扮演黄忠。著名画像《同光十三绝》里谭鑫培是扮演《恶虎村》黄天霸的形象,因此这次展演少不了该剧。此外,《翠屏山》里“六合刀”技艺展示也颇具看点。展演还挖掘一些如今不常演的老戏,如《朱砂痣》。当年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合演过的《摘缨会》,此次将由谭孝曾和夫人阎桂祥、儿子谭正岩一家三口来演。谭鑫培创新之剧《珠帘寨》,展演中将恢复“揉脸”扮相,以示该剧从花脸戏《沙陀国》演变而来的渊源。谭派一向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此次展演也不保守、有创新,老戏新唱,如谭正岩将演的《鼎盛春秋》;再如由王平演出的《问樵闹府·打棍出箱》,谭孝曾参与修改,重新整理,使之成为完整的故事。“也许成功,也许不成功,但我们一直在探索。”作为谭门传人,谭孝曾勇挑重担、敢于担当。

  除了展演,其他活动也陆续展开。如,新拍的京剧电影《定军山》参加2017年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修缮建设谭鑫培故居博物馆;出版相关图书;在谭鑫培诞辰的正日子4月23日赴武汉江夏谭鑫培公园拜祭、演出并举办收徒仪式等。

  为了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力,北京京剧院将针对不同受众,在剧院体验中心举办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主题活动。5月将举办谭派艺术主题体验日,内容包括沙龙活动“谭(孝曾)老师讲故事”、谭正岩结合京剧艺术传承陈列展厅的谭门展品为参观者进行讲解、影像资料放映与观赏、扮戏体验等;6月将举办针对戏迷票友的专业性较强的沙龙、讲座活动,由谭派演员对戏迷进行指导;7月将举办谭派青年演员与观众见面、互动的交流活动;8月将举办探班活动,为演出进一步宣传造势。

  一系列活动,将在京剧界乃至社会掀起纪念谭鑫培、谭富英这两位京剧大师的热潮。

(文/云川 图/张翔)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十余出经典剧目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