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艺海扬帆>正文

神话儿童剧《大禹治水》今年将亮相

2018-01-22 阅读: 来源:文汇报 作者:黄启哲 收藏

  在新的一年里,将有来自13个国家的34台剧目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陆续上演。记者日前从儿艺剧场获悉,2018年演出季中,有关传统文化的演出品牌和剧目进一步增加,剧场希望以《宝贝,来看戏!》《宝贝爱中华》、古典神话儿童剧《中华创世神话系列——大禹治水》等演出品牌或剧目,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带他们认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发布会现场,大鲸鱼交响乐团《组曲秀》、西班牙多媒体互动剧《我要飞,去月球》(中文版)、《宝贝,来看戏!》之“川剧变脸”等以片段集锦的形式相继登台。过去几年里,这些演出在这座被孩子们昵称作“大鲸鱼”的剧场精彩上演,给沪上小观众和家长带来丰富多样的观演体验。三度来沪的意大利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跨年连续演出五场。据悉,开票44秒后,五场演出近5000张门票全部售罄。2018年造访“大鲸鱼”的“常客”还有不少。BBC纪录片音乐会《冰冻星球》、卡通人偶音乐剧《爱探险的朵拉》、经典绘本音乐剧《老虎来喝下午茶》等剧目将二度甚至三度上演。

  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梁晓霞看来,引进国外优秀节目只是第一步,“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在和国外优秀团队的交流中,学到他们好的方法和理念,反哺于自身的创作”。剧场引进英国bambooz1e剧团三部专为特殊儿童打造的沉浸式戏剧《可爱的农庄》《暴风雨也不怕》和《温柔的巨人》,并尝试把其中的《可爱的农庄》进行本土化,有望走入社区街道、辅读学校进行长期演出,更好地为沪上特殊儿童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有关传统文化的演出品牌和剧目将在今年进一步增加。淮剧、评弹、豫剧和河北梆子戏等地方剧种将继续登台。今年推出的《宝贝爱中华》则聚焦民族文化歌舞。在首期的蒙古族专场中,半开放的蒙古包将会“穿越”到剧场的大厅中,而蒙古族特有的马头琴也会同时展出。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计划在今年6月推出原创神话儿童剧《中华创世神话系列——大禹治水》,剧院院长、艺术总监蔡金萍说:“我们用儿童剧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用戏剧的形式寓教于乐,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文/黄启哲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观儿童剧《市场街最后一站》:把白的说成白的

      儿童剧暑期“火拼”的背后

      国外好戏扎堆第六届中国儿童戏剧节

      儿童剧《航天奇妙夜》在京首演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