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艺海扬帆>正文

“一个天才的心相——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在清华艺博开幕

2018-07-01 阅读: 来源:新华网 作者:邢贺扬 收藏

展览现场

  6月24日下午,“一个天才的心相——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

忻东旺(1963年-2014年)

  忻东旺1963年出生于河北康保县忻家坊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庭,自幼经历贫寒与艰辛。年少时,他走村串巷,靠画“炕围子”维持生计。因酷爱绘画,他在艰难环境中竭力追逐艺术梦想,以顽强进取的意志及艺术天赋,一步步迈入崇高的艺术殿堂。2004年,他作为优秀艺术人才,被引进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在清华的十年,是他艺术创作的盛期。他创作了众多以农民工及各色社会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再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纹理及生动表情,触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灵魂及情感深处,获得美术界的赞赏及广泛的社会关注,被誉为一个“时代的肖像”。

展览现场

用画笔为时代肖像

  忻东旺画农民和进城的农民工,就像画他自己的记忆、经历和身世。他的情感贴近乡土和农民工群体,即使当他在艺术上已负盛名之时,他依然背负画具在农家炕头画乡亲,画工地上的劳作者。他再现的一幅幅有着泥土般拙实的普通人物肖像,不华美,不悦目,却让观者为之动容动情。他有很强的“写生”能力,这种能力不只是与油画技巧有关,更是内化于心的艺术理念及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映。他直面自己身处的当代生活,写生命,写生意。他与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呼吸与共,没有游离在被画者的生活之外,“观察”和“体验”对象的生活,与被画人物同喜忧,同命运。他经历过从农村到城市的艰辛历程,尤能体味打工者铺盖卷散发出的汗臭味,他从中嗅到生活的真滋味,他要表现出铺盖卷裹挟的人的温度。

展览现场

彰显油画创作的中国气象

  忻东旺深研写实油画的精髓,同时又背离了写实油画惯有的面貌及表现方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他的写实油画常常是略带夸张变形,他画中的人物,大多身材粗短,手脚粗大。”他将中国艺术意象造型的方法,以及传神写照、相由心生的传统绘画美学观引入油画创作中。与其说他画的人物“变形”,而不如说他在刻画对象时因“得意”而“忘形”。画面形象的生成,或者说“变形”的产生,往往出之偶然,超越感官经验,是心灵感受及情感涌动的投射。他的创作实践,不只是丰富和拓展了写实油画语言,更是对作品精神力量的强化,实现艺术语言和精神性表现的高度统一。他在中西艺术的互融渗透中,为油画具有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象及品格,做出了令人称道的可贵探索。

展览现场

躬耕亲为教书育人

  忻东旺把写生创作引入课堂,他与学生们一同画模特。从起稿到最后完成,学生们可以亲眼见证他整个写生创作的过程。这种身体力行、以身示范的教学方法,有说服力。他将自己对生命的敏锐感受,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倾注在画面形象每一处的细微表情中。他的现场写生,让学生理解生活形象如何转换为艺术形象,“美”和“创造”是如何在至真至诚的点滴的艺术劳动中显现。忻东旺的夫人张宏芳在开幕式上由衷地说:“希望忻东旺的求索历程带给年轻的学子们奋进的力量!希望在这样的分享中实现艺术与美的接力!”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8日。

作品欣赏

《金婚》 忻东旺 160x80cm 2008

《团队》 忻东旺 350x300cm 2013

《石榴》 忻东旺 39x23cm 2013

 

  延伸阅读:

  北京青年美展在水立方开幕 “80后”画家描绘冬奥画卷

  “不忘初心——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京开幕

  “千里之行—古巴艺术展”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