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互动问答>正文

如何提升新媒体电影评论的质量?

2017-06-20 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睿 收藏

  电影评论是伴随着电影的产生而出现的。优秀的电影评论可以促进电影创作质量的提高、电影观念的更新以及电影理论的发展。在网络等新媒体兴起之前,电影评论往往通过报纸杂志等平台发表,作者的身份大都是电影领域的相关研究者。虽然一些电影类的报纸杂志也设立了类似“读者来信”的专栏,选登一些观众对电影的评论,但毕竟人数较少,篇幅有限。在网络等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影评论的发表空间得到了拓展,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贴吧、论坛、博客、微信等平台公开发表自己的观影感受和评价,而且篇幅可长可短。在这些平台发布的各式影评中,有的是专业影评人的作品,但更多的是普通大众对电影进行直接评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观众用网络或手机视频软件播放的方式看电影时,可以通过发送弹幕来实时抒发自己的观影感受和评论,乃至形成一种“弹幕文化”。虽然弹幕中很多内容只是人们观影心情的瞬时表达,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简单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新媒体电影评论迅速发展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贴吧、论坛、博客、微信等新的传播平台为大众参与电影评论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人们只需在这些网站上注册自己的账号,就可以发表相关影评。相比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网络等新媒体中的电影评论具有准入门槛低、发表速度快、文章风格多样、互动交流方便等特点。它们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评论的内容和形式,反映着大众的欣赏趣味和价值取向,体现出大众的审美特征。新媒体电影评论中不乏一些具有很高专业水准且语言通俗活泼的作品,这无疑扩大了影评创作队伍,丰富了电影评论的类型。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网络等新媒体中的电影评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语言过于散漫,情绪化严重,甚至评论中充满了“语言暴力”。在网络这个匿名的空间里,一些人的评论非常偏激、极端,缺乏必要的电影知识和理性思考,也缺乏公正客观的态度。这些不负责任的、非理性的评论话语在网络空间随意传播,对一些电影作品胡乱进行批评,完全不尊重电影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也给其他观众或电影作品造成不少负面影响。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既然新媒体电影评论是在公共空间发表,那就应该遵守必要的规范,不断提升创作质量和水平。

  第一,提高新媒体电影评论的语言素质。作为网络中的电影评论者,我们发表评论的时候应该注意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抵制和拒绝那些使用谩骂、侮辱等不文明语言肆意攻击电影作品和创作人员的评论。我们的电影评论不能成为传播网络“语言暴力”的工具,要用客观的态度和理性的分析表达对电影的认识和评价。我们还要注意一些影评对某部新电影进行过度赞美和过分批评的一边倒现象,这往往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恶性商业竞争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电影评论明显偏离了影片的实际艺术质量,反而给观众造成一定的误导,也干扰了电影市场的有序竞争。因此,网络等新媒体中的影评参与者应当以观影真实感受为基础,注重提升语言的文明素质,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净化网络语言尽到自己的责任。

  第二,贴吧、论坛、博客、微信等网络新型传播平台应当提高电影评论的准入门槛,如可以考虑实名制注册之后发表评论,从而使评论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强电影评论的网络审核机制,对一些具有“语言暴力”倾向的评论采取屏蔽措施,杜绝其在网络公共空间的传播。

  第三,保护电影评论的原创性。由于互联网“复制、粘贴”的便利,一些优秀的影评作品往往被随意“搬运”,而且复制转载也不注明作者信息和首发平台、出处。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侵害了优秀影评的原创性。因此,互联网环境下电影评论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应该提上日程。各种新型传播平台应加强合作,打击抄袭剽窃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创作者的权益,鼓励更多的原创性影评出现在新媒体平台,从而不断提高影评的创作质量。

  *原标题:李睿:提升新媒体电影评论的质量

  (作者:李睿,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把微影评写作“请进”课堂?

  对话新媒体影评与传统影评:场域之别与文风之异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