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北京儿艺“北京丫丫”成长三部曲:展现新京味儿童剧的新景观(宋宝珍)

2023-08-31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宋宝珍 收藏
展现新京味儿童剧的新景观

——评北京儿艺“北京丫丫”成长三部曲

2020年,北京演艺集团与北京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将叶广芩的儿童文学三部曲改编成系列儿童剧。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主创人员以3年之功,完成了三部大型儿童剧的创演。三部剧皆以小女孩丫丫为主人公,表现她从学龄前到进校园的成长过程。在《耗子大爷起晚了》中,她在颐和园游逛;在《花猫三丫上房了》中,她在胡同里撒欢;在《土狗老黑闯祸了》中,她在小学校园历练。7月28日在北京儿艺南锣剧场,三剧连演近7个小时,创造了趣味性线上线下同观、沉浸式胡同生活体验、传承性非遗文化共享的演出盛宴,也创造了儿童剧红火景观。

在《耗子大爷起晚了》剧中,因为母亲即将临盆,丫丫被父母交给在颐和园工作的三哥代管。大人们工作了,丫丫就在颐和园里独自玩耍,对着亭台楼阁、烟柳画船幻想,拉着她的龟丞相,想着水里的老龙王,与一群耗子做好友,跟耗子大爷拉家常。姨妈带着柔弱娇气的小表妹来颐和园避暑,丫丫眼里的耗子宝贝成了姨妈眼里的害人精怪,当得知姨妈买了耗子药要毒死耗子大爷时,丫丫冒着风雨驾着小船,要把耗子药抛向远方。她的小船倾覆,幸有大家的寻找、三哥的救护,她才闯过难关。

《耗子大爷起晚了》

在《花猫三丫上房了》中,丫丫养了一只心爱的花猫,它从小猫咪变成了大花猫,不断闯祸,招人嫌弃。围绕着花猫的去与留,丫丫和花猫的行踪交汇在一起。丫丫带着它到黄老太太荒凉的院落冒险,它因为偷吃邻居的鱼、肉,抓伤家里的土狗,撕毁七哥的画作,被四邻八舍告状。丫丫带着她的小伙伴们,到屋顶给花猫安了新家;因为突然见不到花猫,她以为母亲已将其扔到乡下,便带上小伙伴去寻找,来了一次远足冒险。

《花猫三丫上房了》

在《土狗老黑闯祸了》中,丫丫成为一名小学生,对于校园生活她既陌生又好奇,她想好好表现,拿小红花,当班干部,可是土狗老黑闯进了教室,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校园生活成为她再次冒险的开始。她遇到了邋遢顽劣、留级三年的李德利,两个人冲突不断,土狗老黑帮忙打架,咬伤了人,制造了更大的混乱。丫丫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每个人有不同的成长环境、独特个性。她以自己的方式化解了与李德利的矛盾,并帮助他用珠算学数学。丫丫在校园里如鱼得水,跟大家相处甚欢。可是土狗老黑被送回了乡下主人家,丫丫虽有失落感,但已经具有足够的心智接受别离的现实。

《土狗老黑闯祸了》

“北京丫丫”成长三部曲的编剧苗九龄、张韵仙、王甦都是中青年艺术骨干。系列儿童剧总导演王泽介绍,舞台上布景的切换是“三戏连演”最难的部分。“因为南锣剧场舞台面积有限,我们在进行整合的考虑后,选择运用《土狗老黑闯祸了》的舞美呈现作为基础舞台,利用斜坡的斜线形成颐和园的长廊、形成层层叠叠的胡同”。剧中的丫丫,天性活泼、心地单纯、热情好动,有好奇心、同情心,她和小动物们天然友好,与耗子大爷交友,与花猫三丫贴心,与土狗老黑亲近。三部剧中,丫丫总是处在好奇——闯祸——历险——提升的行动线之中,因为要救助耗子大爷,她把自己折腾到了湖水中;为了找到花猫,她和小伙伴迷路荒郊;为了找到土狗,她让自己成为寻找的目标。她一次次闯祸出逃,一次次被大人寻觅,一次次显示小大人的自豪和骄傲,这成为她吸引家人注意的方式,也成为她感受亲情、认知友爱的渠道。她的故事很有趣味,也很有意味,她在摸索中认知,在试错中成长,无论她惹出多少麻烦,父母、邻里、老师的爱和温暖一直都在身边。

“北京丫丫”三部曲努力打开儿童的心灵世界,表现成长期少女对外部世界的感触、认知,微妙的心理变化、调试,自身的价值初判、观念形成。在她的心里,没有世俗功利的高低、是非、贵贱,只有眼见的美妙灵动的烟火人间和幻想的瑰丽奇妙的心灵家园。

在丫丫的世界里,有她自己的“秘密花园”,这里有她秘而不宣的童年情愫,有她心灵依托的幻象景观,她打破现实和想象的边界。在颐和园,她和耗子大爷相依为伴,和小耗子们载歌载舞。在胡同的屋顶上,她和小伙伴给花猫找到新家,就像爱丽丝跌进了树洞,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北京风景。上学后的丫丫,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心灵空间,她组成的学习小组、她不时探看的老黑的小窝,李德利自己耕种的小菜园,都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世界。这些戏特别有童心和童趣,甚至反映了人们的某种普遍心理:总有某个时候,人们想要抛开惯常的状态,躲开常人投射的目光,藏进属于自己的梦想——树洞,丫丫和小伙伴们的秘密空间,颇有寓言性、符号化特点。

从文学到戏剧,编剧们在努力保持原作神韵气质的同时,也注意强化叙事的故事性、戏剧性。三部剧结构都比较完整,彼此关联,内容充实。除了第一部主要表现丫丫一个人之外,其他两部表现的都是丫丫和她的小伙伴,他们都是小机灵鬼儿:拉着小车收破烂儿的小四儿自以为见多识广,爱充小大人儿;臭儿机灵却胆小怕事;苏惠一身的文弱娇气;胖妞大芳大大咧咧。剧中,爸爸的宽容与慈爱,妈妈的气恼与疼爱,哥哥的嫌弃与关爱,都生动、风趣,很有爱。

三连剧的语言很有北京特点,比如“干嘛呢”说成“嘛呢”,“一边儿去”说成“边儿去”。孩子们口中的儿歌是北京童谣:“天长了,夜短了,耗子大爷起晚了”……这都是典型的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儿童情趣。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关心,看见彩虹出来了,就猜想彩虹的腿儿在哪里,彩虹是不是比麦芽糖还甜?这是最纯净的心灵对大自然的反应。在艺术手法上将视觉中的彩虹跟味觉中的甘甜关联在一起,引起的是艺术上的通感效应。

此剧表现了北京人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爱,温暖而和煦。在《花猫三丫上房了》之中,孩子们以为不爱搭理人的黄老太太是燕巴虎(蝙蝠)变的,他们深夜潜入人家院子探险,花猫扑倒了老人,造成老人骨折。邻里们都在照顾黄老太太,送她去就医。丫丫让父母操心,让哥哥恼恨,让小伙伴尴尬,但是家里人和邻居们都很爱她,在爱的氛围中,丫丫和她的动物们接受了家庭和社会的规训,保持了对世界的关爱、善良和天真。

三部曲很有代入感,带领今天的人们抛开现代生活的纷杂与忙乱,走进20世纪50年代北京胡同生活的悠然与安闲,以童真之眼,观照富有烟火气的市井人生,以及带有幻想色彩的儿童心理空间,表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奇妙的情感关联,展现了新时代、新视野下新京味儿儿童剧的新景观。


(作者:宋宝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文联特约评论家)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意味着什么(宋宝珍)

《正红旗下》:向着话剧的民族化经典化迈进(宋宝珍)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