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话语之刃》:以文质兼备的笔墨呈示批评话语的力量

2022-04-18 阅读: 来源:云报客户端 作者:刘珈彤 收藏

云南青年文学评论家杨荣昌的文学评论集《话语之刃》近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近十年来发表评论的精选,收入60余篇文章,38万字,分为 “呈现批评的纹路”“探询诗歌的心灵”“触摸小说的肌理”“追逼散文的游踪”四个板块。

作为有影响力的青年评论家,杨荣昌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整全性的文学视野观照文坛,在文学批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的评论方面多向发力,力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接近文学的本质,呈现写作者极富隐蔽性的艺术创造奥秘。

该书出版后,引发文学界热议。原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边疆文学》主编张永权高度赞扬《话语之刃》是一部厚重的理论作品,有学术理论研究的深度,有实践评论的广度,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收获。“这部著作没有某些评论家的傲气和学究气,更无新八股的所谓高深,全书文风自然,文字清丽优美,虽为评论,有的地方就像在读充满文气、甚至诗意的散文。如何把评论学术文章写得贴近读者,写得既有学术理论亮点,又可读好读,杨荣昌是下了功夫的,这也为我们如何写出好的评论文章,提供了值得借鉴参考的东西。”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骞认为:“在杨荣昌文学批评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能被表述。《话语之刃》体现了洞幽烛微的批评品格,它切近诗歌的审美本质,洞悉小说作家的创作规律,展示散文理论智性的锋芒,批评风格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尤其是打破文体界限,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的论述方法,值得提倡。”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彬评价说:“青年评论家杨荣昌十多年笔耕不辍,发表了理论文章150余篇,是全国著名的高产评论家。他以树立正面价值、具有鲜明立场的及物批评对当下文学批评家、诗歌、小说、散文进行多方面的批评。《话语之刃》以直击文本的方式追寻批评家的批评纹路,探讨其具标示性的学术意义;以探询诗歌心灵的方式,总结少数民族诗歌的中国文学经验;以触摸小说肌理的方法,探索人类精神秘密;从心灵的纵深维度探望当下散文超越历史传统的特点。《话语之刃》关注文学前沿,坚守学术伦理,倡导清丽文风。以极具穿透力的话语,彰显文学批评的力量。”

中宣部国家出版基金规划办著名达斡尔族诗人吴颖丽如是说:“写作需要回声。除了读者的赏读之声,更需要批评者的‘刀刃之声’。然而批评者又何尝不需要回声呢?缺少了回声,无论写作还是批评,都会面临陷入一潭死水的危险。青年学者、文学批评家杨荣昌的新作《话语之刃》批有余刃,评有体温,是值得写作者和批评者共同侧耳倾听的珍贵回声。相信《话语之刃》会带着作者对于文学的饱满热情和深沉思索,在充满魅性的文学审美之旅上,满载天光云影的回响。”

长安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韩春萍则认为:“一个优秀的文学评论家既要能具备文本细读和审美判断的能力,又要有对同一时代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宏观把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介入文学现场的即时影响力,这几点能集于一身者并不多,而青年评论家杨荣昌就展现出了这样的全面潜力。他的学术著作《话语之刃》是近十年的文学评论集成,涉猎了几乎所有文体的评论,同时还有对优秀评论家的跟踪研究,这种立足一域把握全局的大志值得学习。”

批评家的职责在于发掘、彰显作家创作的秘密,聚集成共通的文学经验,贡献给这个时代。其间的思想行径,可以说是向着无穷的审美之旅进发,走向更为高远和阔达的生命之境。杨荣昌一直坚持评论写作的立体视角,关注最前沿,也沉淀文学史,研读著名作家、批评家,也不放弃对那些几乎无声名可言的默默写作者的跟踪。诚如他说:“每个用心写作的人,都会创作出让你心动的文本,评论的目的就在于从沉埋的沙土中寻找金屑,积聚起来打造一朵朵光彩夺目的‘金蔷薇’”。

杨荣昌,1982年生,云南武定人。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当代文坛》《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发表理论评论文章150余篇。出版《话语之刃》《攒动的群山》《批评的体温》等三部评论著作。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评协会员、云南省评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延伸阅读:

行走大地的诗学(杨荣昌)

新时代文学评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李云雷)

文学评论家的立场、操守与艺术修养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