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丰富文艺发展内涵 提升新时代文艺感召力(贾杲)

2022-02-2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贾杲 收藏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

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中国评协代表团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包恩泽摄)

丰富文艺发展内涵 提升新时代文艺感召力

贾杲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文艺在新时代自信作为、自觉作为、有效作为,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其中,如何更好地丰富文艺发展内涵,努力提升新时代文艺感召力,是当务之急。

丰富文艺发展内涵,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创新发展的历史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文艺及文艺工作者的伟大使命。只有丰富的文艺内涵,文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时代讴歌,为人民放声,文艺才能够真正成为时代的号角。以前,在丰富文艺发展内涵方面有一个突出倾向,就是过多地强调文艺作品以外的因素,比如科技进步融合发展、传播形态与手段融合发展、消费业态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审美文化多样化等,这些无疑都是文艺内涵丰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内容。但是,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文艺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更应关注与强调文艺作品本身。只有抓住了文艺作品的内涵、品质、品位、创作动机及面向的对象等这些根本问题,才能真正抓住丰富文艺发展内涵的“牛鼻子”。所以,要进一步认知与把握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及传播形式与手段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这是新时代文艺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文艺创新发展需要正本清源,这是丰富文艺发展内涵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所以,围绕文艺作品本身这个核心去分析探讨丰富文艺内涵的取向,是一个应该有的基本分析逻辑与探索路径。

探寻丰富文艺内涵的取向是丰富时代文艺发展内涵的重要方面。一是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根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围绕民族文化精神,把握时代发展主题,自觉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与人民愿望结合起来。在创作中,把小“我”融入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不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铸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取向上去丰富文艺发展内涵。在高扬人民主体地位、人民至上的创作理念的同时,从人民中汲取丰沛源泉,从最真诚的描绘、最真挚的赞颂与最深情的褒扬中,丰富发展更具深沉力量、隽永深刻魅力的文艺内涵。三是从经典与向美向善的创造这个取向上来不断丰富文艺发展内涵。更好地把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投身时代火热的生活等统一起来,以思想深刻、清新质朴、雄浑刚健的精神特质,来持续滋养社会主义文艺的审美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审美文化生态。四是从文艺内容的创新创造这个取向上来推进文艺的融合发展,继而丰富文艺发展内涵。我们必须认识到,融合发展更多的是拓展了内容表现的空间,丰富了内容生发的手段,加强了内容表现的能力,创新了内容消费的场景。五是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中凝结心灵、以艺通心,在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中国当代价值观念、创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这个取向上来丰富文艺发展内涵。要从中国伟大变革与精神生发的题材中,塑造易被世界认知的中国文化形象,不断构建与推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升文艺感召力是时代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中去凝聚、生发、释放文艺发展内涵,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豪迈地投身民族复兴伟业,使丰富的文艺内涵成为时代最嘹亮的号角。从文艺内涵转换成文艺感召力,再进一步建构系统的文艺感召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研究认知、把握发现其内在规律,才能有效实现由丰富文艺内涵到建构文艺感召力这个过程的转化。一是在洞彻时代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中,精准焕发新时代文艺感召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找准丰富文艺内涵的驱动力并形成文艺感召力的着力点,感召时代、影响时代,使新时代文艺成为引导时代发展的明灯。二是在深化认识文艺创新发展基本动力与机制的前提下,强化时代文艺的感召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强调按照其动力机制揭示的架构与路径,进一步发掘其动力源泉,这是强化新时代文艺感召力的重要手段与前提。三是在推动建构与完善发展文艺生产、传播与消费生态的架构中,聚合壮大新时代文艺感召力。文艺是社会经济政治的重要表现,需要利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协同创新发展,形成合力,在文艺创造的生态体系建构中,持续壮大发展合力,持续推动新时代文艺感召力的凝聚。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总第76期)

责任编辑:王朝鹤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三)(“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目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