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建设新时代文艺评价体系的重要论述(刘宗超)

2022-02-2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刘宗超 收藏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

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中国评协代表团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包恩泽摄)

建设新时代文艺评价体系的重要论述

刘宗超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的专业优势,指导文学家、艺术家提高专业水平,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文艺评价体系建设是当前文艺事业深入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当前文艺评论事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文艺评价体系是文艺共同体关于文艺发展方向和规格的探究,是探讨文艺评判的系列标准,是目的、标靶、基本准则。建构文艺评价体系是为文艺行业明确规范和标准,更是为当代文艺发展明确方向感、价值观、方法论,探讨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好服务于文艺生产和社会发展。建设具有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本质是探讨文艺的国家标准,这是个很有时代意义和历史责任感的学术话题。

文艺评价体系是文艺创作的魂魄。文艺评价体系建设是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深入推进文艺界行风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弘扬行风艺德,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完善的文艺评价体系正是文艺界天朗气清行业风气的重要保证。

究竟建设怎样的文艺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的系列重要论述其实反复在探讨评价标准问题。此次开幕式讲话也体现出他一贯坚持、反复强调的部分,同时更提出了新观点新要求。笔者体会,文艺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作品本位、人民立场、个人修为、时代特色。

文艺作品是文艺评价的坚实起点和建设目标。“文艺评价”,评价的首先是文艺作品。文艺的根本属性和独特之处在于作品的形象性和感情性,这不同于科学研究和观念表述的抽象性。文艺作品的形式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情感、情节、画面、图像等形象语言来表现的。形象性和感情性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等具体文艺样式的立身之本。文艺作品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所以,文艺作品是评价的根本所在。

文艺评价要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关于继承与创新,有三种做法:一是故步自封、陈陈相因、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这种做法根本谈不上传承;二是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三是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追求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这才是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作家柳青的话:“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科技发展、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是新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而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真正的创新应该有“三不重复”:作品不重复古人、不重复现代人、不重复自己。

文艺评价要坚持人民性。从评价体系来看,人民是作品的来源和接受者,优秀作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体现的是人民的喜怒哀乐。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人民作为文艺作品的来源和接受者,就有一个如何塑造人民形象和如何对待人民的反馈的问题。

个人修为指的是创作者的素养和修养,这是文艺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是,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持弘扬正道,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近年来,“人设崩塌”已经成为网络热议现象,某些明星艺人形象“翻车”的例子一再说明,作为备受瞩目的文艺公众人物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讲话所言掷地有声:“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文艺公众人物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一举一动都会产生社会影响,一个时代的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始终是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

文艺评价要衡量文艺作品是否具有敏锐的时代感。文艺作品产生于具体的时代,时代影响艺术创造。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说明文艺家有先知先觉的艺术敏感性,通过艺术形象领时代风气之先。另一方面,文艺家也应该注重时代背景和历史发展的大势,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创作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文艺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因此,文艺创造是否能够反映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文艺工作者是否能够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我们的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评价文艺的时代价值的重要方面。

以上四个方面,是新时代文艺评价体系的主要标准。其中,作品本位是评价的根本,人民立场是对文艺作品接受者的重视,个人修为是追溯到创作者这一主体因素,时代特色是对文艺评价时代背景和生存环境的衡量,这四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的结构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站在民族、时代、人民的立场,对当代文艺评价体系的系统论述,对建设天朗气清、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总第76期)

责任编辑:易平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三)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目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