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深圳文艺评论:彰显城市文化与审美的互鉴

2022-01-27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温秋圆 收藏

  1月13日, 2021年度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云发布典礼在北京举办,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名单正式发布。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新风(笔名李心峰)的作品《日本四大美学家》,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杨莉莉的作品《深圳纪实摄影四十年:超级城市化下的叙事与趣味》名列其中。

  文艺评论是引导文艺创作,提升文艺审美的重要力量。作为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员,两位评论家的作品视角独特、论述精到,以向上执着、认真专业之批评精神,从侧面反映出深圳这座城市文化与审美的互鉴,文艺评论事业的创新与繁荣。

  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的参照样本

  著作的诞生源自长期的研究与积淀,如李新风的《日本四大美学家》。

李新风及其著作《日本四大美学家》

  2002年至2007年,李新风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完成学位论文《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日本四大美学家研究》,后以此为基础申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日本近现代美学研究”获得立项,于2012年完成课题并以优秀等级结项。此后,李新风因工作繁忙一直无暇顾及该成果的出版。直到2019年初,李新风被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聘为全职特聘教授,有了充足时间精力、良好科研条件后,李新风将这部压箱底的书稿进行了认真打磨修改,以《日本四大美学家》为书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21年3月出版,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推荐参评第六届“啄木鸟杯”。

  李新风长期以来以艺术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过程中,李新风一直十分关注日本美学与艺术理论并进行了认真研究。他说,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东亚,都有自己的古典美学传统,但在进入现代之前都没有独立的美学学科。日本自明治之初从西方引进这一学科,并与本民族的美学传统相结合,使日本的近现代美学发展呈现4个颇有特点的阶段:明治与大正时期引进西方美学学科,大量译介西方美学;昭和前期出现有日本特色的代表性美学家及美学著作;昭和后期即战后时期,出现了美学的复兴与繁荣,产生了若干具有国际影响的美学大家;在平成时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我们早期去日本留学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日本是怎么引进西方美学并进行研究的,于是,日本近现代的美学成了我们与西方沟通的中介桥梁。现在中国的学者们开始直接与西方国家开展美学思潮、美学理论方面的交流和对话,日本美学作为‘日本桥’的中介桥梁的作用日渐淡化。但是,日本的美学仍具有‘日本镜’的作用——研究日本的美学和艺术理论仍对中国美学研究有宝贵的参考借鉴意义。”李新风认为。

  在《日本四大美学家》这部著作中,李新风紧紧围绕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这一主题,选择大西克礼、植田寿藏、竹内敏雄、今道友信4位日本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美学家进行研究,清晰勾勒出社会转型过程中日本近现代美学的演进脉络,对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历程研究提供参照,对中国美学界思考和处理社会转型过程中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提供借鉴。

  纪实摄影应是深圳最核心的表达方式

  传统的美学发展需要研究借鉴,现代的文艺发展需要守正创新。作为城市化最迅速、成就最大的城市,深圳爆炸性的发展,使得很多需要积累的传统架上艺术步伐相对滞后。但是,深圳有着一批批强大的奋斗者、记录者,他们通过文字和影像,对这个城市做了丰富、多元的纪实性记录。

  在杨莉莉看来,深圳的超级城市化,与北上广这类老城的城市化不同,是在四十年间从无到有的爆发式城市化。城市纪实的展开,需要摄影师跟着城市的每一个焦点来进行。而这个焦点在超级城市,其实就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时空中的城市化的脉络。

  “摄影应该是深圳这座城市最核心的表达方式。 ”杨莉莉认为,所以她选择了摄影,同时抱着浓厚兴趣观察这座年轻城市的摄影现象,也多次对这一现象展开自己的论述。

  2020年12月,杨莉莉的作品《深圳纪实摄影四十年:超级城市化下的叙事与趣味》发表于《中国摄影》 ,并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推荐至第六届“啄木鸟杯” 。这篇作品立足于她对深圳长期的观察和体验,分析纪实摄影与城市发展在时空变化中的互动关系,归纳深圳摄影的共性,从“叙事”“趣味”两个方向做出具一定学术性的分析和概括,对进一步认识深圳摄影发展历史,促进深圳摄影创作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杨莉莉

  在杨莉莉的作品中,清晰地说明了深圳摄影须以纪实为核心,以城市变迁为脉络进行影像生产。她表示,从时空关系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焦点,贸易和厂家互动的罗湖焦点,南山的科技焦点,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焦点……城市的发展脉络,让深圳摄影自觉地将镜头瞄准了这个过程中的人和景。

  “我希望大家关注摄影的原生理论创造。”杨莉莉说,“新问题、新景观、新社会现象,为深圳纪实摄影提供了肥沃土壤。相较北京、上海的观念摄影,深圳摄影更能引人进行社会洞察,更能与数字经济、社交网络甚至元宇宙结合,成就有特色、影响力的摄影作品。正是因为一直关注深圳摄影,我近年来开始走向社交摄影的研究。”

  文艺评论当为深圳文化助力

  优秀文艺评论作品的诞生,离不开深圳浓厚的文艺评论氛围。改革开放之初,就有重要的美学、文艺理论和比较文学的研究者南下,使深圳成为南方文艺评论的重镇。成立于1995年11月的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更是全国同级城市文联中成立较早的市级文艺评论家协会。

  一直以来,深圳的文艺评论家们立足深圳、放眼全国,以特区文化现象为话语背景,提出了移民文学、打工文学、新都市文学、阳光写作等特区文学概念和理论口号,引起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音乐评论界对深圳主旋律歌曲创作规律及中国音乐主旋律创作“深圳现象”的总结提炼,美术评论界对“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画”“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倡导,舞蹈评论界对“现代舞”与“创意舞”的特征、类型及经验的总结,民间文艺评论界对“都市民俗文化”的研究,都引起国内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为培育新时代高水平文艺评论人才,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多次召开深圳文学、摄影、美术、影视等主题研讨会,邀请全国评论家评论深圳文艺作品,提高深圳文艺创作水平;每年举办一次优秀评论奖,邀请专家学者担任评委,评选优秀评论著作;每年举办一次青年评论骨干培训班,邀请国内文艺理论和评论名家授课,培养青年评论人才……多措并举促深圳文艺评论事业蓬勃发展。

  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一张蓝图绘到底。放眼时代和当下,如何构建深圳文艺评论良好生态,发展壮大深圳文艺评论事业,是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方向。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表示,“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将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发挥深圳区位优势,加强与粤港澳众城的交流学习,联合各方力量让深圳的文艺评论成果辐射大湾区乃至全国,并以此为深圳双区建设形成文化助力,为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典范再立新功。”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2021)

  深圳题材影视作品:用细节丰富“春天的故事”

  深圳文学批评40年管窥:以现实主义推动多元归流入海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