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电影《少年的你》:在无声的镜像里叩击人心

2019-11-1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刘长宇 收藏

  电影《少年的你》充分揭示和展现了社会热点“校园霸凌”问题,成为又一部成功直击社会问题的现实题材电影,从上映当天至今已经收获了不菲的关注和票房。近年来,中国电影逐渐明确自身擅长的创作类型,中国导演们拍摄出了像《我不是药神》《老炮儿》《亲爱的》等一系列深刻揭示中国社会问题的电影,直击观众的心灵,中国特色的现实题材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近上映的《少年的你》也是一部现实题材电影,将大众的视野引向了校园。导演曾国祥大量增加特写镜头、运用非语言符号作为电影表现元素,推进剧情的发展变化,深化电影表现主题。这些非语言符号表面看似弱化了逻辑关联,实则加强了影片与观众间的情感共通,意在用无声的镜像叩击人心,尽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表情语言何以锦上添花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表现自我主要使用两种符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具有共识性,但有使用的局限性,并且人有一些内在感受是语言符号不能表达出来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即有“言不尽意”的相关论述。而非语言符号不仅简单易懂,而且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更深刻的想象。

  科技和经济的腾飞给电影事业带来快速的发展。摄像机作为电影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影像画面将演员的肢体表演特别是面部表情更加细致而有层次地表现在观众们的面前,逐渐打破舞台戏剧中语言符号统领剧情发展的方式。在无声的镜头里呈现人物的表情语言,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恰如其分地运用不停眨眼、面无表情以及抿嘴微笑等各种表情语言,通过情绪、神情和态度等,表达和展示个人心理活动,折射人物喜怒哀乐的内心情感,这其中眼睛又是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最有力的武器。电影《少年的你》最后小北为了救陈念,故意伪造犯罪现场,假装对陈念进行强奸时,被警察现场及时抓获。两人被迫分开时,警察把小北按压在地上,特写镜头中只保留了小北的一只眼睛。但通过这双眼睛,可以读出一种心甘情愿、好好高考的祝福。

  《少年的你》采用了大量的人物近景特写镜头,用一种不连贯、镜头推进节奏时快时慢的表情语言,使得人物刻画更加深刻,更能给观众带来深度的思考。比如电影中频频出现的流泪。不同情境下人物流泪对应的内心情感却不能简单概括成悲伤或者难过,不同人物在不同时刻流泪的特写镜头表现的情感是丰富多变的,带给观众的想象也是多样的。女主人公陈念在电影中有多次流泪的表情语言,细微的表情差异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解读。表情语言和口头语言相比,没有那么直截了当、通俗易懂,给观众多了一丝心领神会的认同,让观众观影后仍留有若有所思的余味。


  二、表情语言塑造复杂的人物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人每天的内在情绪都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界给予的不同刺激呈现出多变、复杂的心理特点。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能够吸引观众主要在于努力实现镜像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高度贴合,尽管我们知道,不可能完全贴合。那样的“重合”更多在于情感的共通,将电影中人物内在不能完全表达出来、未被观众捕捉到的心理,通过外在微妙的表情语言折射,使得人物刻画更加全面和立体。据不完全统计,在日常人与人情感和意义的表达中,有65%是通过眨眼、挑眉等面部和身体、手势等肢体的表情语言来完成的,只有35%是靠有声语言传播来完成。表情语言在个人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遍和广泛,在电影中的运用也更加贴合现实生活。

  《少年的你》大量使用浅焦、失焦的近景和特写镜头,一方面表现典型人物瞬时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增强演员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让观众有种设身处地的同感。特写镜头带给观众一种现实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全片在很多剧情的关键点上都运用近景的表情语言来深化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影片一开场,胡小碟跳楼了,全校同学围在操场中,陈念缓缓从人群中走出来,往胡小碟的尸体走去。这个过程中,陈念在特写镜头下眼眶通红但却面无表情,看似无任何情感流露的表象下却透露出一种同情、无助、彷徨、恐惧的复杂心理。在放学的路上,小北第一次和陈念见面时,被三个人打得满脸是血。特写镜头下小北满脸鲜血,唯一清晰可辨的眼神中透出桀骜不驯和不屈服的个性。


  三、表情语言强化电影叙事

  电影是镜头艺术,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同的镜头衔续拼接起来。电影艺术归根结底是叙事艺术。人物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表情元素不仅在塑造人物上起到重要作用,还通过突出主题和设置悬念对电影叙事起到强化作用。

  电影中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脸部动作都可能会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明确电影接下来的发展脉络,而人物表情语言为电影的主题服务,可以成为故事发展线的聚合点。《少年的你》主题十分明确:揭示“校园霸凌”现象。凌霸行为让陈念陷入恐惧之中。有一天晚上放学后,一个近景特写镜头对着她,面无表情而目光躲闪的表情下配着快速回家的脚步,给观众带来一种感同身受的惶恐心理体验。当小北给陈念剃寸头,特写镜头中陈念呆呆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内心强忍痛苦而表面平静的表情语言下是对校园霸权者的强烈愤怒,侧面再次强化电影主题。

  电影的本质是用镜头叙事,遵循逻辑关联。不同导演叙事方法是不同的,有些直截了当,有些间接含蓄,还有一些喜欢设置悬念层层深入。蒙太奇的拼接运用了视觉上的设置悬念,人物的表情语言也是在视觉上设置悬念的表现方式之一。在电影中,导演往往不告诉观众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而是通过人物的一个瞬间反应激发观众的兴趣去猜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陈念因向警察举报魏莱,后遭魏莱等三人报复而藏到垃圾箱里,不料她的手机在三人经过时响了,此时特写镜头对着陈念,悬念牵引着观众揪心担心:她会不会被发现?

  我们分析了《少年的你》中的表情语言,肯定其不可取代的功能,但并不否定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在电影这门叙事艺术中,语言符号对逻辑推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语言符号表意的清晰性与明确性相比,表情语言的表意具有模糊性与多义性,特别是在引发观众思考的现实题材电影中具有重要作用。电影《少年的你》以现实题材吸引了观众的关注,而引起观众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却离不开调动人物情感共鸣的表情语言,它在无声的镜像里实现直击人心的震撼。


(作者:刘长宇,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达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终审:周由强

  责编:何美


  延伸阅读:

  付酬征故事:中国文艺评论这五年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新作荟萃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聚焦“让谁来”,致敬小人物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