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音乐评论>正文

“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在京举办

2020-10-07 阅读: 来源:中国音协网 作者:裴诺 收藏

  (点击网页如上“来源:中国音协网”,查看网络报道,链接为:http://www.chnmusic.org/news/20200930224541770904.html

 

“音乐的力量”

——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在京举办

《坚信爱会赢》MV(视频来源:优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9月29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韩新安,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宏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天文主持。

  座谈会上,叶小钢、舒楠、谭旋、王晓岭、李诗原、景作人、王一川、向云驹、康伟、徐粤春、韩新安等词曲作家、专家学者,围绕“主题音乐创作在服务抗疫大局中的优势与贡献”“抗疫主题音乐的功能作用及其美学特质”“灾难情景下音乐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抗疫题材音乐创作的精神承载、人文关怀与理性力量”“抗疫题材音乐如何更好把握艺术表现、打动人心”“抗疫主题音乐如何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全媒体时代主题音乐传播的经验和启示”等议题,交流分享了对这次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的体会与思考。大家在发言中对广大音乐工作者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展现出来的强烈使命担当与优秀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不同角度总结分析了此次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的规律性认识和理论性思考,对如何进一步强化后疫情时代主题音乐创作的导向引领和质量提升,提出了很多有益建议。

  叶小钢(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

  《大爱苍生》是我今年3月份完成的一首抗疫主题歌曲。学院派的创作与社会流行的音乐形式并不完全一致,但这一次,当《大爱苍生》在战疫最困难时上线后,点击量迅速上涨,无数网友对这首歌产生共鸣。看到一首歌能抚慰这么多人的心,让我强烈感受到,一个音乐创作者一定要把火热的社会生活当成中心,我们的创作对社会很有作用。培养高尚民族情怀的音乐家、创作优秀的作品都是目前音乐界需要关注的问题。现在的不少歌词创作还要继续加深层次,追求卓越,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音乐家要创作优秀的作品,题材的选择和挖掘尤为重要,还要深入生活。面对战疫常态化音乐家要立足现实,发现更优秀的题材,把国家的关切和创作结合起来,还要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才是我们创作者应该关注的话题。

  舒楠(著名作曲家):

  《坚信爱会赢》这首歌创作之初,我就在思考,面对疫情我们的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悲伤的基调上,而应更多地体现中华民族面对灾难越战越强的勇气和担当,用自己的专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来鼓舞士气,所以我决定写《坚信爱会赢》。作品出来后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我也很开心,充分证明音乐除了宣泄功能,我们还可以写治愈功能的歌,有困难我们会众志成城去战胜,而不是一味悲伤,这是我写疫情歌曲的感受。多年的创作经历,让我愈发感到,一个作曲家应该始终把自己的心,自己的想法跟这个时代脉搏贴近,这一点很重要,我也是这么一直要求自己。新时代的作曲家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我们要牢牢抓住时代巨变并及时感悟它,让自己的心跟随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谭旋(青年作曲家):

  《武汉伢》这首歌能够得到那么多朋友的喜欢,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觉得一首歌的创作真的是要静下来,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这样可能会比写一些比较大,比较悬浮的东西更能够打动人,所以我最近很多影视作品开始回归于落地的创作。把平时生活中说的一些比较感人的句子都会记下来,然后写到这些作品里面。它往往会更引起别人的共鸣,因为这些话都是我们平时在说的这些话,所以大家听完这些词,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我平时的生活,这是我的样子。虽然创作是很私人的,音乐里的故事它是一个集体的记忆,因为自己写出来的小小一个私人情感,你去影响到了周围的人,这个事情就变得很神奇,大家都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们在音乐里面相遇了,我觉得这就是音乐最神奇的力量。

  王晓岭(著名词作家):

  这次抗疫歌曲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数量也比较多,参与面也非常广。而且很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创作和演唱的形式。从创作切入角度到传播方式,都有了全新的尝试。最终歌曲力量还是在于歌曲本身的力量,可以有不同评价角度,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样式,最终经过考验留下来之后,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忆。历史进程发展到今天了,应该找一种什么样的音乐形式,这个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可以是比较私人的,也可能成为大众的内容传播,也可能从大众出发,最终又变成一种个人的这样的记忆,实际上这两种方式都是比较好的,都能行得通。音乐风格我觉得也是这样,容易上口的曲调、通俗的旋律或者有一定深刻性的语言都需要。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音乐也处在变局之中,尤其对我们过来人也有很多思考和总结的地方。

  李诗原(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

  我个人认为,在疫情期间词曲作者无论以什么动机来创作,都应该值得尊重,而且我认为在疫情高发期间创作的这些作品,用军事文艺的一个术语来讲叫做“战时文化”,它有因陋就简、因地制宜、通俗浅进、重词轻曲的这样一些特点,都在这次抗疫歌曲中得到了体现。这次音乐创作主题很鲜明,比如说眼睛、背影这些都成为最主要表达的艺术场景,还有守护、生命、逆行、保住、挺住等等高频用词,都值得我们理论评论工作者去总结。疫情期间,抗疫歌曲是生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形成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载体。

  景作人(著名音乐评论家):

  面对灾难、面对疫情,音乐工作者义无反顾,用音乐参与抗疫斗争,这是特别特别值得赞扬的。作为音乐评论工作者,应该为抗疫主题音乐创作起到导向引领的作用,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所有的音乐工作者,所有参与抗疫音乐创作的和表演的音乐家,脑子里要明确,我们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在进行一场伟大的战争,如何把人民的抗疫精神鼓舞起来,让他们不再惧怕疫情,不再恐怖疫情,在这个期间能够起到这样一个振奋群众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抗疫音乐达到最重要的目的,而不是数量有多少,而不是个人通过这个作品如何如何,被某某人关注了,采取什么样的。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有相当的严肃性。

  王一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2020年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给我留下几点印象:一是职业音乐创作者和非职业音乐创作者合力掀起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热潮;二是音乐界和文化艺术产业界联手开创线上音乐社交平台;三是音乐审美表现呈现多样化态势;四是关键一点在于音乐作品重在发掘激励生命意志的元素,帮助听众突破疏离态或半疏离态的生活状况,体会到生命共在和共享的慰藉与欢乐。这场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的突出建树在于,在抗疫听众中构建起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为身处于疏离态或半疏离态的广大听众构建起听觉主导的审美幻象场域即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让他们在音乐体验瞬间突破疏离境地而产生万众一心的共通感,凝聚起抗疫需要的生存勇气、生命韧劲和生活智慧。但抗疫主题音乐创作中佳作太少,期待沉潜下来继续深入抗疫斗争土壤而挖掘音乐创作泉源,以便真正找到通向当代中国音乐高峰的大道。

  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这场人类与病毒疫情的战争,是一场世纪之战、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旷世之战。音乐艺术没有缺席,也不应该缺席这场伟大的人类与灾难的战争。我们应该认真总结抗疫斗争以来音乐创作的得失,汲取中外重大题材创作的经验和教训,规划和部署更宏大、更有雄心的创作计划。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心声,需要通过文艺特别是音乐艺术来凝聚和表达。抗疫音乐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它应该直击心灵,震撼人心,感动世界,振奋精神,传播大爱。在病毒分裂、隔离人类的团结时,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精神分裂之中,音乐要发挥和发出团结的、和谐的、共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疫情时代的音乐艺术应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唱响中国声音,讴歌人类进步与发展,传递和平、和谐、和睦的人类心声,把正义的声音塑造成时代的主旋律,激励人们走出分裂困境,迎接新的时代,创造人类的美好明天。

  康伟(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

  对于抗疫歌曲优与劣的辨识,对抗疫歌曲社会功能、艺术功能关系的把握,对优秀抗疫歌经典性的命名以确认,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来沉淀。但在中国抗击疫情觉得决定性成果的当下,如何观察判断抗疫歌曲的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困境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驰援,所以歌曲正好是链接一座座孤岛的桥梁。从哲理上看,实现疗效的抗疫歌曲呈现三个特点:炽烈的生命意识、浓烈情感温度和强烈的艺术品格。抗疫之战尚未收兵,抗疫歌曲创作在进行沉淀和反思之后,理应将创作与抗疫诗史相匹配之作,与人类命运共同相融合之作,与人民内心情感相呼应之作作为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来彰显音乐的力量。

  徐粤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纵观此次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可以说数量大、佳作多,情感饱满、意象丰富。这些作品承载着音乐家们的社会责任、理性思考与真挚情感,既为我们谱写了优美的旋律,同时也构建了丰富深邃的意象世界、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唱响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精神。一是虚实结合的生动记录,描绘抗疫斗争的典型意象;二是情景交融的深情抒写,构筑意蕴丰盈的审美境界;三是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的辩证统一,唱响荡气回肠的时代精神。从音乐批评的角度来看,有些问题和不足也不能回避,比如有些作品表达图解新闻、空喊口号,不接地气、言不由衷;有些语言缺乏艺术的凝练、鲜活的个性和生动的气韵;有些旋律听起来似曾相识,缺乏辨识度和创新性,等等。

  韩新安(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透过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我们不仅看到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也看到了广大音乐工作者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自觉而强烈的使命担当。疫情发生以来,广大音乐工作者积极发挥专业特长,自觉自发、不计报酬,克服创作时间紧、录音条件有限等困难,创作了两万多首抗疫公益歌曲,涌现出《坚信爱会赢》《大爱苍生》《武汉伢》等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原创公益歌曲,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音乐人的力量,彰显了近年来音乐界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践行的具体成果,体现了中国文联大培训以及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为颂扬和鼓励音乐工作者在抗疫期间的自觉担当与优秀成果,强化主题音乐创作的导向引领与价值追求,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与中国音协对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国优秀“战役”公益歌曲展播系列》的316首优秀抗疫公益歌曲作者授予荣誉证书。会上,韩新安和徐粤春共同为抗疫公益歌曲《中国一定强》词作者、著名词作家王晓岭,抗疫公益歌曲《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日记》曲作者、著名作曲家戚建波,抗疫公益歌曲《坚信爱会赢》曲作者、著名作曲家舒楠,抗疫公益歌曲《你有多美》词作者、著名词作家宋青松,抗疫公益歌曲《武汉伢》曲作者、青年作曲家谭旋,抗疫公益歌曲《不舍的目光》词作者、青年词作家陈维东等6位词曲作家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武汉伢》MV(视频来源:优酷)

 

  延伸阅读:

  新华社客户端: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彰显“音乐的力量”

  “中国文艺网”强国号:“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艺术报”强国号:“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举行

  “中国音乐家协会”微信公号:“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在京举办

  中国文艺网:“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在京举行

  歌声就是力量:评战“疫”主题音乐创作

  用音乐温暖人心 用歌声迎接曙光

  用艺术传递情感 用情感激发力量(王次炤)

  音乐战“疫”:“铺天盖地”之后,如何“顶天立地”?(朱小松)

  慷慨以歌壮“逆行”——评文艺抗疫中的浙江歌曲创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