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评论中心>重要通知>正文

“藏戏评论人才培养”项目招生20人,报名截至7月6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2018-06-28 阅读: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 作者: 收藏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藏戏评论人才培养》项目招生简章

一、项目简介

  《藏戏评论人才培养》是西南民族大学获得的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受文化部、财政部领导和监督,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项目培训以传承、发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宗旨,既强调理论学习,也强调写作实训,更注重研究方法的传授,让学员不仅掌握藏戏评论的写作技巧,具备扎实的藏文化、戏剧理论等相关的人文素养,也学习到艺术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藏戏评论与其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以评论促进藏戏传承与发展的目的。项目分阶段授课,集中培训60天,田野调查10天。培训结束可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成绩合格的学员名单将录入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库。

二、导师团队

学术顾问:

  (按照姓名首字笔画排序)

刘志群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原书记,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原副所长、副书记,《西藏艺术研究》原主编,西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单独创作和合作改编有大型传统藏戏《诺桑法王》,新编大型历史藏戏《唐东杰布》等10余部大中小藏戏剧作。编著有《中国戏曲志·西藏卷》、《西藏自治区志·文艺志》、《雪域祭祀文化艺术》、《中国藏戏艺术》、《藏戏艺谭》、《藏戏与藏俗》、《中国藏戏史》等。

严福昌

  笔名严肃,一级编剧,四川省文化厅原副厅长。中国演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剧协理事,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出版有《评戏集》、《论剧集》等十余部文艺作品和理论文集。其中《扎西娜姆废墟》获1989年文化部少数民族戏剧银奖。

罗布江村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著有《雪域文化与新世纪》、《琉璃刻卷—丹巴莫斯卡<格萨尔王传>岭国人物石刻谱系》、《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等,发表文章有《藏族面具文化的历史探源——兼述藏族面具活态遗存的基本要素》、《和而不同——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文化》、《西藏现代化过程中应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等。

德门·强巴曲杰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藏戏专业唯一的硕士生导师,西藏自治区舞蹈协会理事,出版有《西藏传统戏剧阿吉拉姆艺术研究》、《西藏宗教舞蹈艺术》等。

领衔导师:

格勒

  藏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人类学博士和第一位藏族博士。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藏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西藏百户家庭调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拉萨十年变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挑战与机遇:加快西藏及其他藏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研究》等。专著有《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藏北牧民》等。除大量学术专著外,还出版有学术随笔《月亮西沉的地方——对西藏阿里人类学田野考察 侧记》等散文类作品。

主要老师:

  (按照姓名首字笔画排序)

马成富

  原阿坝州文广新局研究员、州创作办公室主任。四川省非遗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阿坝州藏羌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阿坝州戏剧、曲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编著有《雪域魂》、《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等。发表文章有《亟待抢救的四川安多藏戏剧种》、《嘉绒藏戏与傩文化研究》、《嘉绒藏族阿米格冬、白马藏族阿民早与格萨尔对比研究》等。

孙纪文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专著有《淮南子研究》、《王士禛诗学研究》、《清代文学探赜集》、《先秦两汉文论全编》等,发表文章有《论文心雕龙的范畴特征》、《王充文艺思想再评价》、《论司马迁的审美观》、《〈四库全书总目〉诗歌批评的旨趣》、《〈四库全书总目〉文学批评的话语分析》、《文学批评的深切诉求》、《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三个新趋向》、《文学理论:开放、线性与本位的研究》、《批评的融合与真诚》、《传统文化精神的自觉表现与表达效果——郭文斌小说创作新论》、《草原情结的对立叙述及其深层意蕴》、《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论的汉语表达系统》、《异质、同构与融合:清代少数民族文论发展属性分析》等。

汤芸

  西南民族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他山学社学术顾问。专著有《他山石记:中国西南的仪式景观、地景叙述与灾难感知》、《与山川为盟》等,发表文章有《多族交互共生的仪式景观分析——贵州黔中跳花场仪式的人类学考察》、《旅游场域中侗族鼓楼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变迁》、《从两部民族志谈人类学对艺术的理解精神》等。

次仁朗杰

  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学博士,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协大提琴学会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西藏音乐家协会会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陈塘夏尔巴人“嘛呢”戏剧音乐文化研究》等。发表文章有《略论藏戏唱腔(囊达)的演唱艺术》、《藏族戏剧文化及其分类研究》、《西藏布达拉宫嘎尔乐舞艺术》、《当代西藏阿吉拉姆戏剧文化的表演面向》、《藏族传统戏剧历史文化源流考辨》等;专著《西藏传统戏剧阿吉拉姆艺术研究》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主持、参与制作《藏戏经典唱腔赏析—名人名段精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嘎尔代表性传承人平措玉杰口述史》、《藏族传统儿歌》等多部音像、影像制品。

江宁静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藏戏研究室工作。参与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统藏戏《朗萨雯蚌》大型舞台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藏戏表演培训班》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发表文章有《藏族传统戏剧“巴贡”研究》、《藏族传统戏剧传播形态》、《传统藏戏的新时代再造——评新编藏戏<朗萨雯蚌>》等。

张建世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编译著有《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藏北牧民一西藏那曲地区社会历史调查》《西藏佛教史考》《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等,发表文章有《20世纪藏族多偶家庭调查研究述论》《藏北牧民传统的盐粮交换》《关于藏文史籍中对汉文史料误传的考订》《藏族地区寺院与所在社区关系的个案调查一松潘县山巴村与山巴寺及学校教育的关系》等。

汪代明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分会理事、四川省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会员。长期从事文艺理论、艺术美学等教学及科研工作,在网络艺术及电子游戏艺术理论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前沿地位;出版《网络艺术概论》、《数字媒体与艺术发展》等7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47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次。

吴雪丽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专著有文化寻根与本土中国》、《苏童小说论》等,发表文章有《“文化中国”重构的知识资源与现实境遇》、《再寻根:新世纪文学中的少数族群书写》、《“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换的美学困境》等。

李宜

  西藏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专著有《西藏藏戏形态研究》等,发表文章有《西藏民间藏戏队在困境中突围》、《试论西藏藏戏服饰的多元化民族特征》、《西藏民间藏戏队经营模式调研报告》、《西藏国家级藏戏流派传承人生存困境及其对策》、《八大传统藏戏中梦境解析》、《藏戏在雪顿节中发展演变刍议》、《西藏七支民间藏戏队走出资金困境之我见》、《西藏藏戏演出结构模式探析》、《继承与创新的典范——评新编藏戏<金色家园>》、《“望果节”藏戏演出习俗初探》等。

张原

  西南民族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专著有《地方之上:人类学西南研究的视野拓展与田野实践》、《在文明与乡野之间》,发表文章有《从“乡土性”到“地方感”:文化遗产的现代性承载》、《“走廊”与“通道”:中国西南区域研究的人类学再构思》、《藏彝走廊的自然灾害与灾难应对本土实践的人类学考察》、《中国人类学灾难研究的学理追求与现实担当——生活世界的可持续性与弹韧性机制的在地化营造》等。

邹华芬

  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编著有《高等写作学引论》、《高等写作学思维训练教程》,发表文章有《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自我、他者与国家—-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身份表述》、《以原生态的名义—-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多元呈现》、《我不害怕窥视--哈斯朝鲁访谈》、《宋词中“楼”意象及其美学内涵探析》等。

李鑫

  西南民族大学讲师。编著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发表文章有《拉近距离,激发兴趣—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唐代梦小说与儒家思想》、《唐代小说与世风民俗文化》、《大学写作课课堂教学略谈》等。

袁联波

  成都大学教授、戏剧学博士。专著有《新时期中国实验戏剧文体研究》、《西方现代戏剧文体突围》等。发表文章有《论先锋戏剧的空间化叙事》、《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秀山花灯》、《论戏剧演出中的幻觉性与剧场性——兼谈黄佐临、马也关于“幻觉”的讨论》、《民间戏剧与戏剧的民间精神》、《节日制度与康巴藏族民间表演艺术》、《传统藏戏的象征性“行为”结构》、《传统藏戏的时空结构》、《康巴藏戏的双元叙事结构》等,其中,论 文《先锋戏剧的实验向度与价值取向》获得第二十一届“田汉戏剧奖”评论一等奖。

郭建勋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后备人选。专著有《互动与区分:川西鱼通人的信仰、仪式与象征的秩序》,发表文章有《水网天下、神通川湘》、《抗战时期康东旅外青年笔下的康区》、《人类学视野下的康区宗教研究路径》、《将军信仰与隐喻的康巴藏区东部社会进程》、《锅庄石信仰、房名与藏区社会组织的变迁》、《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分类》、《族际交往与文化变迁——对康区“哑吧灯”的田野考察报告》、《口传、记忆与书写:对民间信仰流变过程的又一解释》、《表述的民间信仰与族群认同——以四川贵琼藏族的羊年会为例》等。

桑吉东智

  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专著有《乡民与戏剧:西藏的阿吉拉姆及其艺人研究》等,发表文章有《觉木隆巴的前世今生》、 《戏剧表演与村落秩序:陈塘夏尔巴人的“嘛呢”表演及其意义》、《仪式歌舞与戏剧实践 :阿吉拉姆的诞生》、《编传统藏戏<白玛文巴>》、《论西藏的阿吉拉姆与雪顿》、《2013年全国藏戏研讨会综述》、《从仪式到艺术:以“雄”为核心的阿吉拉姆》、《论安多地区 最早的藏戏——热贡隆务寺藏戏》等。

曹娅丽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专著8部,代表作主要有《青海黄南藏戏》、《藏地诗颂:青藏高原藏戏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史诗、戏剧与表演》等。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文章有《黄南藏戏的审美风格》、《藏传佛教寺院羌姆乐舞考察》、《青海湖“祭海”、“跳神”礼仪》、《青海果洛“格萨尔”藏戏艺术》、《试论藏族仪式剧“公保多吉听法”的流传与演变》、《青海藏族戏剧的保护与传承》等。

曾明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校长。专著有《古代五大山水诗人论》、《山水诗画 自然——中国古代山水诗歌艺术》、《诗经选粹》等,发表文章有《胡宿诗学“活法”说探源》、《吕本中“活法”说探源——从儒、释、道互补说起》、《川西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的表现形式及造型特征》、《“性灵”语源探——兼论《诗品》重“天才”》、《<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文字校勘误漏举正》、《在平实中推进——读田耕宇《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有感》、《丰富翔实新颖妥贴富于启迪——汪文学新著《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简评》等。

杨荣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编著有《茨威格小说研究》、《外国文学教程》、《外国文学名著精缩与欣赏》等,发表文章有《论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的身份问题》、《民族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联姻及意义》、《以“世界文学”为出发点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里昂的婚礼>与<刑场上的婚礼>之比较》、《试论<玩偶之家>中的林丹太太》、《再论“娜拉走后怎样”——对一个传统观点的质疑》、《再论悲剧超越者美狄亚》、《亚里斯多德的艺术起源论》、《从“复活”实质看托尔斯泰的乌托邦幻想及其文化思维模式》、《略论“变形”的艺术效应》、《超越哲学的图解,显示深刻的批判》、《可信说——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真实观》等。

谭勇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奏员、四川省学术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等。2001年指挥四川省川剧院都督夫人(乐团演奏)获全国戏剧比赛奖等。编著有《胡弓天籁——谭勇乐论文集》、《中国西部十种民族弦乐技法整合》、《新文化运动“音乐闯将”王光祈对大西南民族音乐影响》等,发表论文有《悠悠乡愁“归”管弦——马头琴协奏曲〈归〉的创作》、《四川清音“哈哈腔”分类及演唱诠释》、《四川傈僳族传统音乐现状调查》、《宋·姜夔自度曲的多重审美》、《民间戏曲音乐声腔的器乐化》、《文本研究中的民国俞鹏南胡狂想·序》、《日西迁徙说·胡茄十八拍》等。

德吉草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得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优秀奖等,编译著有《歌者无悔——当代藏族作家作品选评》、《族群互动与多元创造》、《藏族道德研究》、《四川藏区的文化艺术》、《诗意地栖居——当代藏族作家新路历程》、《当代藏族作家双语创作研究》、《藏族当代文学批评》、《隆钦七宝藏之宗轮藏》等,发表文章有《认识阿来》、《多元文化主义与藏族母语文学》、《失落的浪漫与苏醒的庄严》、《古典名著<莲苑歌舞>对藏族当代文学的启示》等。

戴登云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编译著有《解构的难题:德里达再研究》、《现代中国学术传统及其问题域》、《我有一个梦想》、《震撼人心的24种超级活法》、《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发表文章有《作为跨语际书写的西学研究——当代中国的西学研究与思想自觉》、《哲学话语的解读可能性——以伽达默尔和德里达之争为导引》(上)(下)、《王国维“学无中西古今”论的理论困境及其思想史意义》、《真知如何可能——对当前文学理论教材写作的伪知识状况的反思与批评》、《“发现东方/重释中国”作为一个当代难题》、《“还原”与“闻道”视域中的当代文艺学》、 《现代中国诗学建构的理论基点及其示范性实践——以朱光潜的<诗论>为案例》 、《现代中国学术的研究立场与“学无中西论”——学术史反思札记之一》等。

项目负责人:杨于卓

项目执行:(按照姓名首字笔画排序)

  刘晓东、汤顺、何达、李亚星、张燕、姚迪、程固。

三、课程及费用

1、培训安排

  第一阶段:集中授课30天

  (西南民族大学 2018.7.11—8.10)

  文化类:藏族文化艺术发展史、藏戏研究述评、中外文艺理论、戏剧理论、艺术人类学等。

  实践类:评论写作

  第二阶段:田野考察10天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2018.8.11—8.20)

  学员在带队老师指导下进行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以期了解藏戏在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发现问题。

  第三阶段:实训30天

  (西南民族大学 2018.9.1—2018.9.30)

  学员在老师指导下,整理完成藏戏评论文章至少1篇,学员与导师可以当面沟通,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联系。

2、授课地点

  西南民族大学

3、培训费用

  本培训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国家艺术基金,部分资金由西南民族大学自筹。培训期间的经费支出将严格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经费管理及使用》的相关条例执行。学员培训费用、食宿费、学习材料费、往来交通费、论文集、成果报告会等费用均由项目承担。

4、学员管理

  学员入选后,将与培训责任单位签订培训期间管理协议。在培训期间个人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医疗责任自负。

四、成果展示

  (2018.9.30—2018.10.30)

  师生藏戏评论作品集结成册,制作成论文集,并召开成果报告会。

五、报名要求

1.招生人数:20名

2.招生范围:全国高等院校、艺术院团、文化艺术研究机构、文化主管部门的研究人员、藏区媒体从业人员(所在栏目与藏戏等藏族文化艺术相关)。

3.年龄要求:45周岁以下(1973年7月后生人)

4.报名截止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7月6日止,经专家组筛选,择优录取。

5.录取通报时间:2018年月7至7日在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官网首页、“藏戏评论”微信公众号同时公布。

6.提交相关材料:

  (1)第一作者创作或发表的戏剧评论或藏戏研究相关的作品,作品形式包括学术论文、评论、散文、影视作品等,电子版发送至项目邮箱。

  (2)报名表、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获奖证书复印件等,纸件邮寄至项目单位地址,同时电子版发送至项目邮箱。

六、咨询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于卓老师

  电话:13551005452

  项目邮箱:371382935@qq.com

  咨询时间:周一到周五(9:00—17:00)

  邮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大件路文星段168号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杨于卓)收,电话:13551005452

  邮编:610225(邮寄材料请于封面注明“藏戏评论人才培养”)

西南民族大学简介

  本项目项目实施地成都,毗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项目实施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拥有藏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曲艺研究中心、西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特色研究机构。多次承办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培训经验丰富。

  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藏戏评论人才培养项目组所有。

 

附:藏戏评论人才培养报名表(点击下载)

 

藏戏评论人才培养项目组

2018年6月5日

  

延伸阅读:关注中国文艺评论网,评论研修论坛等不容错过

  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的通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期待您的加入!

  中国美学暑期高级研修班(第三期)招生通知,报名截至6月15日

  西湖论坛宁波峰会:想不到的都在这!【福利组图】

  重磅 | 中国评协邀您参加第二届全国民族文艺论坛,申请截至6月20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